可見,現實的許可證已經難以實現“加強品質監管”的初衷。此次常務會的部署,正是寓“立”于“破”,強調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按照“雙隨機”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頻次和品種,擴大覆蓋面,尤其對此次取消許可管理的産品要實現抽查“全覆蓋”。即便對於已頒發的許可,也不再是“一勞永逸”,後續監管如發現不符合要求,即依法撤銷許可證。
事實上,總理每次到基層考察調研,總能聽到製造業企業對於放寬工業生産許可的強烈呼聲。
改革步伐必須要跟上市場腳步。當前,一是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悄然來臨,其所伴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層出不窮;二是中國新一輪創業創新大潮蓬勃涌動,如今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1.3萬戶、3年即突破千萬,這是此前若干年的總和。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來審視這個“證”,就愈發凸顯出其“不合時宜”。如此層出不窮的新産品,被一張60大類、近千個品種的表格所禁錮,如何覆蓋得住?如此雨後春筍般的新企業,都要勞神費勁去滿足這個老舊的生産許可條件,白白增加了多少企業負擔乃至社會的綜合成本?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總理一直盯住這個“許可證”不放的良苦用心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