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砥礪奮進的五年】組圖: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扶貧筆記

2017年06月14日 15:36:25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6月1日,達日縣,工程隊正在修建達日至玉樹公路,達日縣是這條全長447公里的公路的起點。對許多當地人來説,公路代表著外面的世界。

  這是一個烈日和雪花可以共存的地方。

  5月初,我從北京來到青海,開始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上紅科鄉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扶貧蹲點採訪。

  從西寧市去往上紅科鄉的路上,車窗外的高樓漸漸被此起彼伏的山巒和望不到邊際的土黃色植被替代,不時會遇到各種顏色的經幡。在這裡,你似乎可以聽到大地的心跳。

  廣袤的高原上只有一條公路,只能同時容下兩輛車並行,呼嘯著來來往往的大多是貨車,幾乎緊貼的車距和高發的車禍也沒有使相向而行的車輛減速。在有些當地人看來,每輛滿載貨物的車子都是拉近大山深處和城市間距離的希望。

  從西寧出發,需要先開六七個小時的車到果洛藏族自治州,之後行駛3個小時到達日縣城,再經過兩個多小時才到達上紅科鄉。特根村是這次蹲點的主要村落,從鄉上到那裏還需要3個小時。越往下走,路越坑洼,車越顛簸。

  上紅科鄉位於達日縣南部,平均海拔4520米,據果洛州政府網站,該縣少數民族居民比例達90%以上。上紅科鄉主幹道上除了幾間小賣部、修車店、小飯館和村民們的住宅,似乎便再也沒有什麼了。這裡沒有娛樂場所,鄉親們眼中最時髦的應該就屬一間音像店了。十多平方米的小店同時經營零食和日用品,一面墻上擺了幾排花花綠綠的碟片。除了佛經,《少林寺》《成吉思汗》《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等漢藏雙語的影片都很暢銷。

  鄉上沒有通往外界的公交車,如果要出去,多數人是靠搭車或幾個人湊錢拼車。鄉上有的老人從來沒有踏出過這片草場和雪原。

  摩托車是這裡最流行的交通工具,上到年過六旬的老人,下到十一二歲的孩子都喜歡駕駛著摩托車在鄉上為數不多的幾條街道上飛馳。一路上揚起的滾滾塵土掩蓋不住車身上五顏六色的燈光和勁爆的音樂聲。車上的年輕人隨著節奏擺動著,他們留著入時的髮型,寬鬆的深紅色藏袍下是印有骷髏形象和誇張英文字母的T恤,手腕上的佛珠和脖子上的金項鍊上下晃動。車上的音響中迴圈播放著佛經,也有混音版的傳統民謠和網路流行歌曲。這裡的手機信號不是很通暢,年輕人可以清楚地記得信號覆蓋到哪一段橋和路。

  這裡的人們似乎都彼此認識,即使一天中會見好幾次面,隔著大老遠也還是會打招呼,不用擔心像在大城市那樣,每一副軀體都在低頭看著手上的螢幕或是思考著生活中的瑣事。對外來人,他們也都會笑臉相迎。

  這裡的村民用電大多依靠自家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白天儲存電能,晚上可以供電用來照明。有時運氣好,電量充足時可以看上一會兒電視。村民們説,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老化很快,不穩定,受天氣影響大,大一點的家用電器還是用不起來。

  上紅科鄉也沒有通自來水。雖然政府開鑿了深水井,但是因為沒有電,帶動不了抽水泵。有條件的牧民會用小型汽油發電機發電抽水,許多牧民則選擇到河裏打水。

  在鄉上唯一的衛生院裏,32歲的醫生相智拉開窗簾,讓更多陽光灑入屋內。遠端醫療協作設備、B超儀、分析機……各方捐贈的嶄新儀器被蓋上薄布,靜靜擺在桌面。就連電腦也只能黑著螢幕,開方取藥需要用筆在紙上記錄。相智説,因為電力不夠,這些儀器沒有辦法使用,已經成為擺設。

  相智在這裡已經待了4年。病房裏坐滿了來自各個村子的病人,人手並不夠用。這幾年衛生院招聘醫務人員,但由於海拔高、環境惡劣,沒有太多學醫的年輕人喜歡到這裡來工作,有的來了幾天就申請調換工作單位。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這所衛生院,也出現在鄉政府和鄉上唯一的學校。

  在北京,這個季節已經有接近30度的高溫,但我在上紅科鄉的大多數時間裏,還是需要穿羽絨服、燒煤塊生火來取暖。剛從城市來到這裡的人,也許會感到一些新奇,而時間長了,內心裏更多的是一種寧靜。

  為期一個月的蹲點採訪結束時,我請人為自己在鄉上拍了一張照片。背景裏米黃色的紅瓦平房和白雲藍天,讓我揣測這裡若干年後的樣子。

  在一次活動上,一位同行講,“也許並不是他們選擇了貧困,而是貧困選擇了他們”。離開的路上,車窗外,熟悉的山脈連綿閃過眼簾。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