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理幹部"能力不行"須能上能下

2017年06月08日 09:47:33  來源:中國網
字號:    

  " 能力不行,勝任不了""讓能力強的同志多幹點"……印象中,説這些話的人應該滿是歉疚不安、羞愧赧顏。然而,現實的畫風好像變了,少數黨員幹部在任務和責任面前祭出"能力差、幹不了"的説辭,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然有幾分理直氣壯,甚至還帶著一絲狡黠的"官油子"氣。(6月7日 澎湃新聞網)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黨員幹部年齡越來越大,可他們卻沒有想著人到中年,拼搏一把的雄心壯志,反而在歲月蹉跎中,變得越來越沒有工作激情,認為自己辛苦了幾十年,晉陞又無望,是應該享受生活了。因為離退休還有一段日子,就在單位過上了"類退休"生活,每天讀書看報,安排給他的工作,就以自己老了,工作能力不行了,應該讓年輕同志多鍛鍊等理由來推搪。其實,在筆者看來,不是這些同志"能力不行",只是沒了幹事創業的態度,這需要建立能上能下的制度來引導,治治幹部隊伍中的"能力不行"病。

  為什麼部分黨員幹部在任務和責任面前恬不知恥地"承認"自己能力差、幹不了,筆者認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少數黨員幹部缺乏黨性觀念,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認識不清,認為黨員幹部的身份不過是自己的一份工作,卻沒把工作和責任聯繫在一起;二是少數黨員觀念偏差,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貪污腐敗,沒有做違紀違法的事情,就沒有什麼問題,做不做事都沒什麼差別;三是幹部系統還缺乏能上能下的機制,傳統的"鐵飯碗"思維讓這些黨員有恃無恐,反正能夠安穩度過直至退休。

  深究個中原委,筆者認為,要治理幹部"能力不行"的頑疾,就需要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打破"鐵飯碗"的迷信,讓制度觸發就業的危機感,讓那些態度不端的黨員幹部重新認識自己所處的政治環境,這不是一個可以混時間、拿工資、安穩度日的時代了。

  能上,就要搭建平臺,提供舞臺,讓有能力的人有地方可以施展才華,也傳遞出這樣一個資訊,那就是:只要你努力工作,肯鑽研,有成效,那麼你就有機會擁有更高平臺。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有能之士的幹事熱情,用制度吸引更多的幹部自覺提升能力,努力去做有能力的人。

  能下,就是要用制度約束來打破少數黨員幹部風平浪靜混日子的固有觀念,不是不犯錯就可以安枕無憂,如果有幹部不能做好交辦事項,那就證明他無法勝任這項工作,既然不稱職,職務自然也就要跟著"下來"。(唐蕾)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