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從有人戰鬥機轉型到無人機飛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2017年05月24日 13:09:55  來源:中國軍網
字號:    

   眾所週知,國産無人機“首秀”是在2009年國慶60週年大閱兵上。李浩,曾是一名能駕馭6型戰機、擁有30年飛行經驗的尖子飛行員。昔日,他駕駛戰機,翱翔在萬米高空。如今,他運籌斗室、牧鷹千里,飛翔在大地上。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就為您講述空軍首席無人機飛行員李浩的“轉型”故事。

   飛翔在大地上

   ——空軍首席無人機飛行員李浩速寫

   ■解放軍報記者 王天益 李國文 特約記者 郭洪波

   夕陽如火,染紅了大漠。清風徐徐,楊柳依依。

   突然間,發動機的轟鳴聲,撕碎了戈壁深處的寧靜。機場跑道上,一架無人機緩緩滑行。

   “起飛!”指令電波從機場角落裏的一座迷彩方艙傳來。無人機隨即高速滑行,騰空而起……

   這,是空軍某部一次意義非同尋常的無人機夜航訓練。

   操控這架無人機的神秘“牧鷹人”,是空軍首席無人機飛行員李浩和他的戰友們。

   李浩,曾是一名能駕馭6型戰機、擁有30年飛行經驗的尖子飛行員。昔日,他駕駛戰機,翱翔在萬米高空。如今,他運籌斗室、牧鷹千里,飛翔在大地上。

   “這種置身大地之上的飛翔,同樣驚心動魄,同樣需要高超技巧,同樣令我和戰友熱血沸騰。”這是李浩7年無人機飛行生涯品味出來的心語。

   眾所週知,國産無人機“首秀”是在2009年國慶60週年大閱兵上。兩年後,李浩成為空軍某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首批飛行員。

   這一年,李浩已48歲,戰鬥機飛行生涯即將結束。對於這個高風險職業,到齡的飛行員們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安全著陸”:享受不錯的待遇退休、高薪受聘地方航空公司……

   李浩作出了自己的選擇——當空軍首批無人機飛行員。他的理由很簡單:“飛行是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只要能繼續飛行,不管在天上還是在地上都行。”

   此刻,無人機爬升至指定高度,開始沿預定航線飛行。

   凝視螢幕上閃爍的航線,不由讓人聯想到李浩幾年來的奔波足跡——

   自2011年加入空軍無人機部隊以來,李浩從白山黑水到東南沿海,再從齊魯大地到西北大漠,先後4次轉隸、5次更換駐地,地方越走越偏、條件越來越艱苦。

   “破舊的鋼絲床,睡上去嘎嘎直響;被子曬在樹下,落了一層蟲子……”講起部隊組建初的艱辛,李浩面帶微笑。昔日的苦,經過時間醞釀,如今都成了甜蜜的記憶。

   當無人機飛行員,意味著更多的挑戰,更多的擔當,更多的汗水。

   “從有人戰鬥機飛行轉型到無人機飛行,困難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李浩説,這是一個從理念到實操的全方位轉型。

   學習無人機理論,他向比自己孩子年齡還小的技術人員請教,刨根問底的嚴肅勁兒有時令人哭笑不得;鑽研飛行要領,每個功能表用哪根手指去按更精準、更快都要搞清,他精益求精的嚴謹讓戰友們嘆服。

   此時,夜色漸濃。飛行控制席前的螢幕上一片漆黑,只有綠色的數字和線條跳動。

   沒有了頭頂的星光,沒有了實際環境中的感知,前不久加盟的“金頭盔”飛行員陸冬輝,這一刻真切感受到無人機飛行之難。

   “當數據在眼前刷新,要做到態勢在腦中呈現。”李浩一邊解釋,一邊指導陸冬輝輕壓操縱桿,修正無人機飛行的航向。

   李浩所在部隊司令員王進國這樣評價他:“李浩始終處在‘首飛狀態’。每一次飛行,他都是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李浩的“徒弟”、無人機飛行員陳永超這樣評價他:“師傅似乎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有一次長航十幾個小時,他始終兩眼放光。”

   之所以“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源於李浩時刻謹記肩頭那沉甸甸的使命——“無人化是未來作戰的趨勢之一,作為無人機飛行員,我們探索腳步的快慢,決定著空軍無人機部隊戰鬥力建設前進的速度。我必須爭分奪秒。”

   爭分奪秒,李浩實現漂亮轉身,成為空軍首席無人機飛行員,帶出了一支優秀的無人機飛行團隊。

   爭分奪秒,李浩和戰友創造了空軍無人機戰鬥力建設一項項“第一”——

   2014年全軍舉行大型綜合性演習,一架無人機幽靈般出現在戰場前沿,發射導彈命中“敵”要害……這是空軍無人機部隊首次在全軍部隊面前亮相,完美展示了“偵察-打擊-評估”能力。

   在同年“和平使命”聯合軍演中,一架無人機穿越電磁迷霧隱蔽飛行,對“藍軍”指揮車實施“一劍封喉”……這是中國空軍無人機部隊首次亮相國際舞臺,出色表現讓人刮目相看。

   這些輝煌,身處地面方艙中的李浩和戰友們,都不曾親眼目睹。對許多人而言,他們隱匿在“無人機”身後,似乎並不存在。

   可是,回眸空軍無人機這支新型作戰力量的成長,從無人機首飛到首次實彈射擊,再到一次次任務……李浩和戰友,是無人機飛行背後那些“無處不在的人”。

   飛翔,飛翔在大地上!

   夜航從來都是飛行中的高風險課目,對低空的無人機來説更是如此。

   在李浩的飛行人生中,風險從來如影隨形——

   飛戰鬥機時,老師犧牲了,摯友犧牲了……他沒有畏懼,選擇繼續飛;患上腰椎間盤突出,醫生告訴他“飛不了了”,他一邊治療一邊鍛鍊,身體竟“奇跡恢復”,重返藍天。

   飛無人機,50歲生日那天他住進了醫院。任務緊迫,他心急如焚,對醫生説:“我是飛無人機,這點病扛得住。”2015年,某型無人機上高原飛行試驗,52歲的他主動請纓:“我這點高血壓,不會影響飛行……”

   淩晨時分,此次夜航飛行進入最緊張的階段:發現目標、建立攻擊航線、鎖定目標、導彈準備……

   地面方艙內,密碼聲聲,鍵盤聲聲,一切有條不紊,導彈發射,精準命中目標。

   這一次,李浩和戰友對無人機夜間作戰能力的探索,又邁出了紮實的一步。

   披著星光,無人機悄然落在機場跑道上。和以往一樣,李浩依舊最後一個走出地面方艙,那種感覺似乎是“還沒有飛過癮”。

   “現在是飛一次少一次啦!”這位“老飛”感慨道。按照現行無人機飛行員相關規定,明年55歲的李浩將再次“到齡”。

   “只要讓我飛,我肯定還要飛!”走在回營的路上,李浩抬頭仰望星空,眼神之中滿是依戀……

   種子樣子

   談到李浩,空軍無人機部隊一位領導脫口而出兩個詞:一是“種子”,二是“樣子”。

   李浩投身無人機事業以來,4次轉隸,5次更換駐地,越走越艱苦卻“越幹越想幹”;作為空軍某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首批飛行員,他不僅實現自身轉型,而且帶教出多名年輕飛行員……李浩用自身行動證明,是“種子”就要落地生根、萌蘗散枝。

   部隊組建初期,和普通官兵一起睡鋼絲床、吃大鍋飯,他是令戰友豎大拇指的“李老兵”;從無人機理論到操控,他是大夥遇到問題都愛請教的“李老師”;5次重大演訓任務,他次次都是“首席”……李浩用實際作為詮釋,是“樣子”就要樹起標桿、率先垂范。

   種子、樣子,在李浩身上,兩個詞一筆一畫,勾勒出這個老兵在官兵眼中的生動形象;一經一緯,標定出這位“老飛”在改革強軍征程上的時代坐標。隨著改革深入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兵像李浩那樣面臨轉身、轉隸、轉型等考驗,期待廣大戰友都能像李浩那樣,做一顆植根強軍實踐沃土的種子,展現出“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