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夢踐行者】藍天追夢人以擔當詮釋忠誠

2017年05月24日 13:09:44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五月,藍天白雲下的戈壁,廣袤遼闊;微風娑娑中的白楊,昂首挺立。

  李浩,像這藍天,像這白雲,也像這白楊。

  今年54歲的李浩,是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的一名無人機飛行員。從軍37年,飛過6種有人機,歷經5次轉隸,跨越5個省區、4個軍區空軍和1個軍級單位,48歲主動改裝,成為空軍首批無人機飛行員。

  輾轉上萬里,如今紮根在戈壁;飛行上千時,從頭開始新領域。從內地轉到邊疆,從空轉机到地面,從座艙轉到方艙,從舵桿轉到鍵盤,從有人轉到無人,對他來説,變的是單位、駐地、環境,不變的是追求、擔當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一路走來,他始終懷揣翱翔藍天的執著夢想,堅守忠誠對黨的軍人誓言。説起自己的故事,堅定從容,倔強淡然。

  不忘初心,一路向西萬里長征

  1981年,李浩18歲,如願從高中考入航空學院,成為一名飛行員。心懷夢想,血氣方剛,駕駛著一架架新型戰機飛向藍天,用勤奮和努力刷新一個個成績。2011年,李浩48歲,達到飛行最高年限,年底就要退休。停飛後的選擇有很多,退休養老、轉業安置、民航高薪。

  那一年,空軍為推進新質戰鬥力建設,全面展開從部隊選調無人機飛行員的工作。某區組建時,組織已經確定李浩為選調的最佳人選。當時正在家休假的他接到李欣副司令員的電話時只説了一句話:“行,沒問題,讓我去哪就去哪。”面對妻子一時的不理解,李浩説:“新組建無人機部隊是軍隊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肯定需要人,自己多年累積的飛行經驗肯定能派上用場。”2011年春節剛過,李浩告別了親人朋友,踏上了成為無人機飛行員的征途。

  飛行30年,該有的經歷都有了,該有的榮譽也都有了,面對自己的第五次轉隸,隻身遠走沒有猶豫,環境惡劣沒有退縮,憑藉的是他那一腔熱血的夢想,一顆純粹的軍心。

  離家越來越遠,駐地環境越來越差。剛到西北駐地時,由於部隊剛組建,各種配套設施還跟不上,李浩作為一名副師職飛行員和普通飛行員一樣住著上世紀60年代建的小平房裏,睡著硬板床,吃的是大鍋飯,排著隊在室外洗漱,但他毫無怨言,一門心思把飛機接裝好是他那時唯一的想法。儘管戈壁荒涼,但對他來説,回到部隊就像回到家,心裏不再失落。他説飛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有人機是時時刻刻在自己身邊可以手拉著手的孩子,無人機就像出了遠門的孩子,對它有更多的牽掛。”飛行服始終不捨脫下,飛行的夢始終在他心裏。

  換羽轉型,自我超越搏擊長空

  從有人機轉為無人機,兩種機型,兩個領域,全面掌握各專業知識是對無人機機飛行員的基本要求。轉型的關鍵在於更新知識儲備,無人機是系統作戰,需要飛行操作、任務載荷、鏈路監控等多席位數人協同配合。李浩不僅需要徹底打破30多年有人機飛行形成的一人一機思維模式,從零建構多人一機的系統思維。

  要想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必須全面掌握多個領域十幾門專業知識和工作原理,還要克服年紀大學歷低的劣勢,從頭開始多領域的全新知識。據李浩的徒弟應俠説,初來時,他還有另一個飛行員與李浩住在一個房間裏,有一次淩晨兩點起來上廁所,看見李老師戴著眼鏡坐在桌前,在燈光微弱的臺燈下看書,煙灰缸裏滿是煙頭,這一幕在他的心裏永遠忘卻不了,也激勵著他認真學習理論知識。老師在看書遇到不懂或者疑惑的地方,有時即使是淩晨兩點,也要給廠家打電話諮詢。正是李浩的努力勤奮讓現在的他成為了無人機飛行“專家”,無論説起哪個理論原理,翻兩下書就能立馬找到知識點所在位置,而他的眼睛也由2.0的“鷹眼”變得老花達200度。

  無人機與有人機飛行操控最大的區別是需要通過數據感知飛行姿態,為獲得這種情景意識,每次模擬飛行前李浩都早到一個小時,坐在方艙內反覆體會,看數據對比飛行姿態、翻原理聯想飛有人機時的空中動作,最終練就了看螢幕數據就能感知飛機空中姿態的本領。幾平米大的方艙夏熱冬冷,長時間精力集中地監控操縱飛機很是消耗體力和精力,“有一次在老部隊,我連續在螢幕前坐了10個小時,出來的時候雙腿直髮軟”。在飛機執行完任務落地的那一刻,他是幸福的,覺得這一切都值得。李欣副司令説,採訪當談的晚上,李浩仍然沒有因為白天接受採訪勞累而回家休息,堅決又自然地回到方艙內,繼續飛行任務。對飛行中遇到的一個小問題緊抓不放,來回看了十幾遍視頻錄影,找到問題所在並解決以後才放心回家,那時已經淩晨兩點多。敬業精業,次次如此,不曾改變。

  2012年5月20號,李浩操縱著無人機穩穩的離開了地面,按照預先設定航線進入空域,在完成偵察目標、高空拍照、實傳圖像等一系列指令任務後,操縱飛機順利返航。飛機落在地面的那一瞬間,標誌著我軍首架察打一體無人機訓練飛行圓滿成功。李浩很激動:“飛機落地的那一刻,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老飛行員浴火重生的喜悅與自豪,這是什麼都換不來的!”

  勇於擔當,改革強軍奉獻力量

  大力發展無人機事業,是軍隊轉型建設的發展趨勢。變革的時代風起雲湧,每一步向前的路都充滿未知,原本只是部隊的正常轉隸,卻因與改革強軍的大潮同步而更顯壯闊。若為強軍記,何慮患得失。李浩説改革最大的“得”,是部隊戰鬥力水準的綜合提升,是軍隊轉型建設的大步前進,每個人的奉獻和付出都是崇高的、值得的。

  李浩的同事呂軍明説:“聊起生活李浩的話不多,但一聊起飛行就馬上滔滔不絕。”李浩用30多年踐行著他對飛行的熱愛,對國家的忠誠,用他的話説“我熱愛飛行,這能體現出我的價值”“我們是‘第一茬人’,吃點苦是應該的”。

  從繁華城市到荒漠戈壁,從基礎設施完備的航空兵部隊到白手起家的新組建單位,李浩始終以“明天會更好”的樂觀精神感染和引領著戰友和學生。受李浩鼓勵影響,飛行員陳永超分配至基地後,愛人也主動特招入伍紮根戈壁,一同投入無人機事業。6年來,李浩傾囊相教的10名無人機飛行員均具備了獨立完成實戰任務的能力,成為我軍無人機飛行事業骨幹力量。改裝無人機以來,李浩先後主導突破了多項重大技術難題,提出100多條建議反饋廠家,大大提升了我軍無人機運用效能。

  無人機的領域又何止一個李浩,在改革強軍的時代潮頭,李浩們用自己的經驗摸索無人機新理論新裝備,總結無人機新經驗,有無交互,為提升無人機作戰力量實戰化水準做著努力,與時代同行,與改革同向。人民軍隊的每一次轉型,都離不開無數軍人的無私奉獻、默默轉身和跨越轉型。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心中有夢,不甘退休,心中有國,迎難而上,無畏奉獻。李浩就像大漠上的一隻雄鷹,銳利的眼神裏是對飛行的追求,揮動有力的雙翅助力改革,藍天是他的信仰,飛翔就是他的一生。

  李浩用自己的擔當詮釋出一名飛行員對夢想的不懈追求,一名軍人對命令的絕對服從,一名黨員對國家的絕對忠誠。鑄劍戈壁,勇立改革潮頭,時代需要更多這樣中流砥柱的磅薄力量,強軍改革下,沒有一名軍人是旁觀者。

  (作者毛衛華 楊永霞)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