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冰心育桃李 真情暖大山——記青海患癌教師汪昌祥

2017年05月23日 09:46:0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西寧5月22日電 原標題:冰心育桃李 真情暖大山——記青海患癌教師汪昌祥

  新華社記者王大千

  為了大山裏的孩子幾次放棄調動或離開的機會,他從未後悔過;身患胃癌、丙肝、膽囊炎、前列腺炎等多種疾病,與死神抗爭27年,他從未害怕過;退休4年奔波數萬公里組織愛心志願隊開展助學、助殘、助老活動,他從未停下來休息過。

  他,就是青海省湟中縣攔隆口鎮尼瑪隆村小學退休教師汪昌祥。

  今年62歲的汪昌祥就出生在高原大山深處的尼瑪隆村,海拔高、耕地少、交通不便使這個村莊長期處於貧窮閉塞的狀態。19歲從中學師範班畢業的汪昌祥是鄉親們眼裏最有文化的人,也順理成章成為村小學的民辦教師。

  “我到來之前整個小學只有1個民辦教師教1、2年級,38名學生擠在用草簾子隔開的昏暗教室裏,泥土砌成土臺子就是學生座椅,幾塊木板一拼便是課桌。”汪昌祥説,缺教具、缺圖書、缺眼界,無處不在的貧窮就像大山一樣壓住了孩子們欲飛的希望。

  一時貧窮不可怕,怕的是教育薄弱帶來的貧困代際傳播。為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汪昌祥除了盡心竭力上好每一節課,還擠出時間背上乾糧到處化緣,爭取上級部門支援,只為給孩子們蓋一所像樣的學校。

  不到兩年,錢款到位,村民們義務出力,村小學的6間瓦房蓋起來了,汪昌祥幹勁兒更足了。夏天,他趁白天日子長,把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小組輪流輔導功課,累了就大喝幾口涼水提提神;冬天,他怕學生們受凍聽講不專心,天不亮就到學校把火生好,順便在火爐蓋上烤幾片饃當午飯。

  尼瑪隆村的學生在鄉里、縣上幾次統考中名列前茅。1987年,汪昌祥轉正為公辦教師並調往鎮中心小學擔任校長。越來越多的孩子考上外面的學校走上希望之路,1991年底,37歲的汪昌祥因長期營養不良,積勞成疾,暈倒後被送往醫院檢查出胃癌。

  沒錢手術、病痛難忍,汪昌祥也曾陷入絕望,是幾個孩子手捧捐款送到病床前的情景喚起了他求生的勇氣。“錢都是鄉親們湊的,一個灰色布袋,抖開來裏面是1700多元面額10元到5分的紙幣、硬幣,送錢的孩子跑得太急耳朵凍得通紅,頭上卻冒著汗,我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以後哪怕多活一天,也要多為家鄉做點事。”汪昌祥説。

  手術後,汪昌祥的胃被切除三分之二。出院未滿3個月,他就打報告從鎮上回到了村小學。“鄉上條件好些,能留住老師,村小學更需要我。住院前縣裏希望我到鄉政府工作,可這麼多年我心裏始終放不下的還是山裏的孩子們。”

  同事李國孝説,沒見過這麼不要命的。一個每年都要經歷2次化療的病人,除了完成正常教學任務,還超額加班。常看到汪昌祥因血壓過低猛然眩暈,他只扶住課桌休息一下就繼續講課,實在站不住了,他就將學生帶到辦公室,靠在椅背上繼續講。

  手術過後整整5年,汪昌祥在每次化療後體重都要減少4到5公斤的情況下,創新總結分類教學法,將一個班的學生按成績和基礎分成三類,層層分重點指導。不僅如此,還有河灘上、羊群中的現場教學法和課中和課前、課後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教學法……

  幾年下來,汪昌祥頭髮脫光了,血壓降低了,白細胞減少了,身患疾病種類增多了,教出的優秀學生越多了,外校老師來觀摩學習也更頻繁了。2003年後的10年間,尼瑪隆小學在全鎮32所中心學校中一直排名第一,不足500人的村莊走出了65名大學生。

  2013年,汪昌祥退休。走進他去年才還完貸款的房子裏,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濃濃的中藥味和滿地滿桌子的志願者登記表、貧苦戶摸底調查表、捐款人資訊表。“父親總説,山裏的孩子們太苦了,弱勢又無力自救的人太多了,他得想辦法幫幫他們。”女兒汪治娟説。

  幫殘疾人做康復訓練,為貧困學生爭取善款,調查完善基礎資訊……攔不住又心疼父親,女兒女婿們一有空就開車載著汪昌祥在大山裏顛簸。全家人齊心協力做公益的熱情感染了許多志願者,兩年前,有30多名成員的“汪昌祥愛心志願者服務隊”成立,至今已籌集善款100多萬元。

  汪昌祥説,對於捐助者,一個孩子只是百分之一,但對每個單獨個體來説,受教育的機會就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命運改變。“盡我全力能幫一個算一個,只希望山裏人一代代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