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首次跨省調控:京津冀聯合打擊炒房 樓市何去何從

2017年05月18日 15:38:57  來源:央視財經
字號:    

  昨日,北京通州區宣佈,將與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建立“通武廊房地産治理工作組”,三地將從哄抬房價、操縱市場價格,虛假宣傳、誤導市場預期,壟斷房源、擾亂市場秩序等方面,打擊投機炒房炒地行為。此外,“異地散發小廣告”“跨省開辦售樓處”等現象也是重點清理對象。樓市何去何從?

  環京津樓市調控全面升級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這是我國房地産調控首次出現跨省調控,三地共同治理有利於協調發展,避免炒作資金跨域影響市場。

  “過去一年多,因為通州房地産市場的嚴控,導致大量資金進入周圍區域,促使這些區域的房價快速從過去的不足1萬元,上漲到當下的2-3萬元。而這些高位的價格又反過來助推通州房價上漲。”張大偉説。

  中原地産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今通州區普通住宅和別墅的成交來看,2010年通州住房成交量83.83萬平方米,均價16953元;2011年成交38.38萬平方米,成交均價20065元/平方米;2014年成交159.08萬平方米,成交均價21125元/平方米;2015年成交均價23720元/平方米。但到了2016年,通州住房成交均價大幅升至35105元/平方米,2017年成交均價已升至5萬元/平方米。

  也正因為此,通州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州區的住宅去化週期較短,需要儘快增加住房供給,以平衡供需矛盾。通州區住建委梳理了30余個潛在供應項目,即“拿地未開工”和“開工未入市”的,對於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要督促儘快開工形成投資,對於具備入市的住宅項目要督促儘快入市形成供應。

  此外,為避免炒房炒地,通州啟動了房地産經紀機構清理整治行動,在日常檢查的基礎上,與市區兩級的住建、發改、工商、稅務、經信等多部門,形成了市區聯合、多部門組合的查處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開展執法檢查289次,約談告誡37次,清理異地經營房地産經紀機構113家。

  據悉,通州區住建委通過與區工商部門數據交換分析發現,通州有近千家公司經營範圍內登記了房地産經紀業務但未進行房地産經紀機構備案,這些公司均為潛在的房地産經紀從業機構。

  通過調查分析,此類公司多存在異地經營或未實際經營的行為。因此,聯合工作組將採取分類清理的方式,對於異地經營的責令限期改正,對於未實際經營的登出房地産經紀業務經營範圍。

  跨省聯動打擊炒房炒地

  有消息稱,河北省日前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全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在一定時期內,要制定和執行住房限購措施,並統一了限購政策,特別提出環首都重點地區更要提高門檻、從嚴調整限購措施。意見明確了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穩定房價不力將實施問責。

  意見指出,原則上對已擁有1套住房的當地戶籍居民家庭、能夠提供當地一定年限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當地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一定年限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行政區域內向其售房。值得一提的是,外地戶籍人口在環首都、環雄安購房須提供3年社保或納稅證明。

  意見還要求,開發商不得超出備案價格對外銷售;打擊仲介機構發佈虛假房源及不實價格;建立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堅決防止出現區域性新“地王”等。

  對於該政策是否屬實,記者求證相關人員,該人士表示,前幾天省裏已對相關政策進行通報,但還未收到正式的紅頭文件。

  張大偉表示,針對環北京區域,預計後續將有更多更嚴厲的調控措施。而這些區域因為之前的投資氛圍濃郁,市場管理水準相對較低,在新政下,預計將出現比較明顯的量價調整。

  綜合近期通州及其河北環京區域出臺的政策看,除了對限購政策進一步強調之外,對行業整頓也在加大力度。

  近日,通州區住建委召開房地産市場工作會。要求通州區各開發企業不允許出現“捂盤惜售、哄抬房價、話題炒作”,堅決杜絕“商改住”、“研改住”、“工改住”等違規行為;全區所有潛在供應項目(拿地未開工、開工未入市)要合理控制開發節奏,儘快推進潛在供應項目建設進度,儘快完成項目投資,儘快形成市場供給。

  據了解,自去年9月份以來,北京市、區兩級住建委利用工作組對接機制,對通州區房地産市場累計開展了33次聯合檢查,共處罰金72.3萬元,已登出清理75家房産機構。

  通州一家開發商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證實,自去年9月份以來,住建委、工商局等相關部門就已啟動聯合執法,各個項目檢查嚴格力度空前。

  值得注意的是,通州區住建委副主任吳殿東提到,通州將與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建立“通武廊房地産治理工作組”,在房地産市場監測數據實現同步共用的同時,聯手打擊投機炒房炒地行為,特別是針對“異地散發小廣告”、“跨省開辦售樓處”的現象要聯手開展治理。

  記者注意到,4月13日起,廊坊針對全市範圍內的開發商、仲介機構已開展專項整治。

  河北廊坊市表示,截至目前,廊坊市共檢查54家開發企業、150家仲介機構,發現7家企業項目涉嫌存在違規銷售行為;42家仲介機構涉嫌存在不具備代理銷售資格而代理銷售相關項目;2家開發企業涉嫌未批先建問題;6家開發企業涉嫌提供虛假材料。

  通武廊已現觀望情緒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通武廊房地産聯動監管模式的出現,有助於管控此類區域的購房市場。尤其是類似會議精神提到了對跨省跨區髮發小廣告、在異地建立售樓處等內容的管制,比較貼近當前的房地産市場。從此類市場來看,過去恰是因為沒有聯動監管的模式,出現空白地帶。

  後續對於此類區域來説,積極查處,也有助於規範房屋銷售市場,防範虛假行銷現象的出現。另外從此類會議內容來看,也提到了儘快開工促進供應量的思路,這也是補庫存的一個重點思路。當然近期要警惕部分開發商炒作地皮或延緩開盤等做法。

  針對調控高壓下的京津冀交界區域,記者分別調研了通州、武清以及廊坊等地區市場情況發現,目前武清、廊坊等區域觀望情緒明顯,通州樓市已有議價空間。

  通州一家仲介人員稱,“目前,通州二手房議價空間有所增大,一般有十萬左右空間。不過,由於議價空間影響因素眾多,包括房主是否著急出售、買家付款等,具體還要雙方坐下來談。”

  下一頁   [延伸閱讀]   癡呆老人29萬賤賣城區80多平房子 法院:應該撤銷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