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市民農民皆居民 公共服務全覆蓋(平安中國調研行)

2017年05月17日 16:21:2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核心閱讀

  一本戶口簿、一張居住證,對於每一個公民,都意味著家、歸屬和安全感。戶籍制度改革涉及人口規模大,利益牽扯廣,落實困難多。陸地面積僅10.18萬平方公里的浙江,戶籍人口4910.85萬,省外流動人口僅次於廣東,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比居全國省(自治區)首位。面對複雜的省情,浙江怎樣在戶籍改革中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如何改進和優化管理服務?

  在浙江,無論是外省來打工的務工人員,還是想進城的本地農民,過去最困擾他們的戶口問題,已經不再是“攔路虎”。在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區分、解決農民進城落戶、優化外來人口公共服務的改革背後,是一個個關於平等與發展的故事。

  一場提前確權行動,打消統一戶口前農民的顧慮

  莫幹山腳下有一個五四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

  “全村1500多人絕大部分都從事了二、三産業,村裏的地現在只用7個人就全種了。”五四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説,村民能放心地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得益於德清縣試點的戶籍制度改革。

  原來,浙江在推行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時發現,農民最關心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利益會不會受損。“先確權,再戶改。”孫國文説,按照這樣的改革思路,全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放442本、宅基地確權發證442宗、村經濟合作社確定股東1496人,“全村近3000多畝耕地實現了100%流轉,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五四村打消農民進城後顧之憂的做法,正是浙江推行戶改的一個縮影。浙江自2017年1月1日起已全面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浙江統一城鄉戶口的過程,有人將其形象地比喻為“填谷不削峰”:一方面,以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從制度上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在改革過程中加大政府投入,盡可能拉平城鄉居民待遇差別,盡可能保留對農民有利的福利待遇。

  “戶改涉及國土、教育、衛生等多個領域,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浙江省公安廳治安監督管理總隊總隊長阮文廣介紹,浙江在推行戶改中,要求“先出臺配套政策再戶改”,確保不因取消戶口性質區分出現政策真空,引發社會不穩定。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