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雁塔到雁棲塔,”一帶一路”雁陣再出發

2017年05月17日 10:31:17  來源:燕鳴
字號: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會標惹人關注,會標上方是黃色的綢帶,代表陸上絲綢之路;下方是藍色的綢帶,代表的是海上絲綢之路;兩條綢帶連接在中間的塔影中。中間的塔影是那座塔?是陜西西安的大雁塔還是北京雁棲湖的雁棲塔?人們眾説紛紜。我認為,這座塔影既是大雁塔又是雁棲塔,古代絲綢之路,西安既是出發點又是落腳點。人們從西安的大雁塔下出發,沿著絲綢之路到中亞、西亞、東歐、西歐,連接歐亞大陸;人們從大雁塔下出發,沿著西太平洋、印度洋、到達非洲、到達地中海、到達歐洲。反之,歐洲、非洲、中亞、西亞的客商,沿著一帶一路,到達大雁塔下。西安大雁塔是古代“一帶一路”的起點和終點。雁棲湖是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主會場,雁棲湖最為突出、最為醒目的標誌是雁棲塔;29個國家的元首和130個國家高級代表,齊聚雁棲湖,共商”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大計,使得從古代大雁塔走來的一帶一路,在當代的雁棲塔前煥發勃勃生機。這樣理解“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標上的塔影,才是它的準確內涵。

  不僅如此,雁棲塔下,群英薈萃,聚集的是眾志、凝聚的是共識、提升的是動力,“一帶一路”的雁陣將從這裡再出發。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圓桌會議的發言中指出:“現在國際社會面臨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面對這些嚴重挑戰,單一國家的各自為戰,收效甚微;單一國家的努力事倍功半。孤雁不成行,是這種狀態的生動寫照。大雁飛向遠方,靠什麼?靠的是眾多大雁組成的雁陣。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理論——雁陣效應。雁群在天空中飛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並定時交換左右位置。生物專家們經過研究後得出結論,即雁群這一飛行陣勢是它們飛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為它們在飛行中後一隻大雁的羽翼,能夠借助於前一隻大雁的羽翼所産生的空氣動力,使飛行省力,一段時間後,它們交換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側的羽翼也能借助於空氣動力緩解疲勞。管理專家們將這種有趣的雁群飛翔陣勢原理運用於管理學的研究,形象地稱之為:"雁陣效應"。“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把面對全球挑戰的各個單打獨鬥的國際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全人類的挑戰。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各個國家手牽手、肩並肩、心連心,組成劈波斬浪的巨大雁陣,共同迎戰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共同解決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有什麼艱險不能戰勝呢?

  “一帶一路”從大雁塔走來,形成了絲路精神。今天“一帶一路"的雁陣規模空前,氣勢磅薄,從雁棲塔再出發!(文/孫維華)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