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討薪有實據 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正式上線

2017年05月17日 08:38:0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近日,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可以實時記錄農民工進出工地、考勤、工資支付等資訊,發生勞資糾紛時,這些資訊可作為真憑實據;借助於實名制管理平臺,建立工資專戶,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制,防止發生欠薪;還能顯示農民工技能水準等資訊,相當於為其製作電子簡歷,有助於流動頻繁的農民工找到合適的工作。

  在湖北省科技館新館項目工地,借助於實名制管理平臺,總包方中建三局與勞務公司分包方和銀行簽訂三方協議,建立工資共管專用賬戶,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制,總包方起到監管職能,農民工工資足額支付、月清月結有了保障。

  5月11日,在武漢召開的全國建築勞務用工研討會上,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正式上線。

  這個平臺,能實時記錄建築工人進出場、考勤、工資支付等資訊。發生勞資糾紛時,這些資訊可作為真憑實據供監管、勞動、公安等部門依法處理,保障工人、企業雙方合法權益。同時,該平臺還可收集最新的工人實名資訊、勞動合同、工資資訊以及施工企業和建設項目等大數據,為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制訂政策提供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援。

  工資由銀行代發,防止拖欠糾紛

  2014年5月,受住建部建築市場監管司委託,中國建築業協會著手開發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2016年5月,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在中建三局承建的湖北省科技館新館項目等兩家單位開始試點。

  工人註冊實名制管理平臺以後得到一張出入證,相當於有了第二張“身份證”。項目常務副經理杜永奎説,“這個出入證,既可以當作門禁卡,也能當作消費卡,可以吃飯、洗澡、看電影。”

  “這個平臺以實名制一卡通為核心,涵蓋承包企業、作業企業、監管機構、建築工人四個層面。”項目勞務管理員楊揚告訴記者,以前建築工人的工作量和考勤常常是由勞務企業人員或者包工頭記錄,到了最後結算時容易扯皮。“現在,工人進出工地都需要刷出入卡,刷卡之後,在平臺上會實時顯示;平臺還開發了施工現場端,勞務企業人員或包工頭可以在工地現場記錄,防止産生糾紛。”楊揚説,工人也可以下載手機APP,隨時可以查看自己的工作量、工資等資訊。

  實名制之後,項目部設立工資專用賬戶,確保工人工資足額發放。業內人士分析,以前農民工被欠薪的原因,不外乎“包工頭跑路”“甲方拖欠總包工程款”“分包搞虧了”等等。從發放流程來看,總包按施工進度將錢打給分包,分包再轉給包工頭,最後包工頭給農民工發現金。

  而現在,中建三局作為總包方與勞務公司分包方和銀行簽訂三方協議,建立工資共管專用賬戶,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制,總包方起到監管職能,為農民工資足額支付、月清月結提供保障。杜永奎説,現在工資直接由總包打給銀行,銀行根據分包提供的明細直接將錢轉到農民工個人賬戶,從源頭上避免了農民工資被拖欠。

  杜永奎介紹,項目建立僅用作工人工資發放的三方共管賬戶,在支付月度分包工程款時,由公司根據考勤發放出勤工資,其餘款項根據各工種合同簽訂支付節點,確保不拖欠。此外,項目部還要求各分包企業共管賬戶每月保留一定餘額,以保證及時支付退場工人工資。去年,工人工資無一分拖欠,2017年春節前全部支付;今年截至目前,項目已發放941萬元人工費。

  換工作有了電子履歷,工人安全有了護身符

  5月12日,在項目工地辦公室,楊揚向記者介紹了該平臺的操作流程。“平臺通過雲、網、端把整條勞務實名制管理鏈打通,登陸之後,總包、分包企業看到的資訊各有側重,工人什麼時間進場、出場,呆了多長時間等都一目了然。”楊揚説,點擊任意一名工人名字,就能顯示其個人情況、工資檔次、技能水準、日常表現等資訊。

  據了解,目前僅湖北科技館新館項目一地,就已經有1300多名工人註冊了建築工人勞務實名制管理平臺。從全國來看,截至平臺正式上線發佈,總上線項目數已達985個,覆蓋建築工人總計34萬多人,參建單位2428個,移動端APP下載量達38995次。一年來,項目工人實現了“一人一檔”,工人20余種資訊一目了然,每一名工人擁有全國建築用人單位可見的履歷檔案。

  “這個平臺全國推廣之後,相當於為每一名農民工製作了個性化電子簡歷。比如説張三,他不在這個工地幹了,到了另外一個工地求職時,包工頭只要進入平臺,就能查到他過往工作經歷和表現。”楊揚表示,這對頻繁流動的農民工而言,有助於其更快找到工資價位合理的工作。

  杜永奎介紹,項目還將平臺與物聯網技術結合,利用可定位手環、可定位安全帽、視頻監控等,能實現對每個工人、風險性較大的特種作業部位和設備等實時監控,一旦工人在工地內時間過長,平臺會自動報警。

  杜永奎介紹,平臺電子資訊系統和嚴格的門禁管理,使進入工地的所有人員,包括業主、監理等,必須資訊完整、驗證屬實,從而落實“平安工地”建設要求。對未經過安全教育或安全考核不合格的人員,不發或暫停門禁卡授權,牢牢守住了“平安工地”的第一道防線。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安全管理人員發現工人有不安全行為(如:未戴安全帽、現場抽煙、未係安全帶等)時,可現場刷卡記錄,當其不安全行為達到一定次數時,要求其停工接受安全培訓或者直接清退出場。

  創新用工監管方式,保障工人合法權益

  今年2月底,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中明確要求:“開展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記錄建築工人的身份資訊、培訓情況、職業技能、從業記錄等資訊,逐步實現全覆蓋。”

  “平臺實現了勞務用工監管方式創新,有利於維護建築工人合法權益,促進建築業和諧健康發展。”中國建築業協會副秘書長李蓬表示,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是貫徹落實國辦《意見》精神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規範行業管理、推動行業進步的有效手段。

  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張芬説,公開共用的實名制平臺,補全了很多過去勞務管理的短板,如勞務工人黨員、工會會員身份資訊登記,個人培訓、技能檔案、體檢資訊查詢等。“對具體作業單位而言,平臺幫助勞務企業直接管控到勞務工人個體,有利於消除‘以班組承包為主’這一傳統用工模式的弊端。對分包企業來説,工期、成本管控有了基礎數據,分包管理更加科學、精細”。

  杜永奎也表示,平臺能促進總包、分包、具體作業單位和工人之間相互了解,從而在今後實現“雙向選擇”。

  據介紹,平臺試點期間運作穩定、流程順暢、安全可靠,較好地實現了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的資訊化,在工人工資發放監管以及避免惡意討薪等方面起到了較好作用,已經具備了全面上線運作條件。

  “平臺的基礎和核心是數據。作為全國性的實名制管理平臺,建築工人有關資訊的及時錄入、維護是平臺發揮管理功能的基本前提。”會上,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企業經營和勞務管理分會會長劉錦章説,平臺要想順利實現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功能,就必須保證全國性地普遍上線應用,以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否則就不會真正發揮作用,最終成為一個“半拉子工程”。

  劉錦章還表示,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的建築業發展很不平衡,對於落後地區、貧窮地區、通信不發達地區如何推廣實名制平臺,更需要全行業集思廣益。李蓬也告訴記者,平臺上線發佈僅僅是開始,要以此為契機多措並舉推動平臺的推廣和應用。(付 文)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