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峰會圓滿落幕 聯合公報出爐主語是“我們”

2017年05月16日 08:35:0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關於重建和復興古絲綢之路的宏偉藍圖,昨日在北京懷柔雁棲湖激蕩起層層漣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年前提出的一個富有遠見的倡議,現已成為3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達成的莊嚴共識——15日晚發表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通篇以“我們”為主語,而長達10頁的“一帶一路”項目清單,包含了即將落實的270多項具體成果。

  15日傍晚,圓桌峰會聯合公報出爐了。這份公報的行文猶如一首令人震撼的長詩。它分為18個要點,幾乎每一要點的主語都是“我們”:“我們注意到”“我們強調”“我們重申”“我們致力於”“我們鼓勵”……而“我們”這個主語包含的是令人激動的一長串名單:“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阿根廷總統馬克裏、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公報第一要點列舉了出席此次峰會的30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3位國際組織的負責人。

  “我們”,這個詞正在喚起全世界對“一帶一路”的主人翁意識。英國《金融時報》15日稱,“一帶一路”絕非中國的獨角戲,而是新型全球化階段的世界大合唱。例如作為英聯邦國家的核心,英國的加入可以使“一帶一路”建設在一些沿線國家擁有語言、法律、金融和制度方面的優勢。

  秘魯記者協會主席桑切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秘中兩國的交往可追溯到商朝時期;在西班牙殖民時期也曾有中國人來到秘魯;19世紀大批中國勞工在秘魯從事甘蔗和棉花種植、開採鳥糞和硝石;在當時也有許多中國勞工參與了秘魯的大型工程。而現在,秘魯非常期待新的“一帶一路”計劃。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項目重繪了世界經濟版圖,形成了新的國際關係。這一項目的特色在於沒有強加的利益和在他國的貿易擴張。

  美國CNBC網站稱,“一帶一路”意味著中國要與外界建立一個龐大的物流和運輸網。一些國家以前對這項計劃不太熱心,不過他們的態度在慢慢改變。投資環境在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道這是好事。“東亞論壇”稱,“一帶一路”成敗與否,取決於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國如何像擁抱亞投行一樣擁抱多邊合作精神。如果不這樣做,全球經濟制度的開放性將受到侵蝕。

  臺灣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15日在臺灣《中國時報》撰文稱,過去西方一些評論認為大陸推動“一帶一路”是為了消化過剩産能,或認為是“跑馬圈地”,這都把“一帶一路”的格局講小、講窄了。“一帶一路”倡議是最大規模的全球振興計劃,是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姜波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埃及、法國、秘魯、泰國記者 辛斌 韓曉明 姚蒙 孟可心 張志文 柳玉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