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開創合作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2017年05月12日 15:54:03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陜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李永勝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休戚相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人類處於一種“共生共在”的生存狀態中。在此環境下,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大勢所趨。探尋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話語共同點、價值公約數和利益匯合點就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智慧。

  因勢而動,順勢而為。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著眼于國內外大局,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就向世界展現了反對零和思維,主張結伴而不結盟,對話而不對抗,主要路徑是以互聯互通為基礎建立形式多樣的夥伴關係,在合作共贏中實現共同發展。“共商、共建、共用”的理念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價值,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倡導的“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的時代呈現,帶有濃厚的中華文化基因,又符合當今時代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包容性強、共識度高,成為各國人民的價值公約數和利益匯合點。

  “一帶一路”是高度務實的,旨在構建中國與亞非歐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的共同發展之路,更是沿線各國人民文化交融、人文交流的創新發展之路。首先,“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不但為相關國家的人民帶來實惠,而且有助於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其次, “一帶一路”倡議通過陸海兩路將亞非歐等大洲聯繫起來,不僅促進了地區一體化、自由貿易的發展和互利合作的拓展,對地區和全球發展都具有多維度的意義。 “一帶一路”所形成的經濟網路將沿線國家44億人連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可以充分發揮沿線國家的潛力和特點,實現與沿線國家發展的戰略對接,共同做大利益“蛋糕”,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正能量。

  “一帶一路”倡議,還是一種新型合作模式,它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精神,促使沿線國家在平等基礎上對話協商,開展互利合作,促使沿線國家按照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思路開展務實合作、攜起手來共同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用合作推動經濟,用聯通消除壁壘,用共贏凝聚人心,用民心相通推動發展,開創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在共商、共建、共贏中合作發展、共同繁榮的新機制。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