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計天下之利 習近平指揮“一帶一路”交響樂之奏鳴曲篇

2017年05月06日 19:48:57  來源:央視網
字號:    

  “我的家鄉,中國陜西省,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裡,回顧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嫋嫋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親切。”

  2013年9月,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重要演講中,習近平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並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倡議,奏響了“一帶一路”壯美雄渾交響樂。

  “一帶一路”是中國首倡的國際合作倡議。習近平在這次主旨演講中提出,歐亞各國要創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個月後在印度尼西亞,習近平再次提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西番自古荒涼處,與昔比,今非故。在歷經了千百年的日月滄桑後,這條古老的絲路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這曲“一帶一路”交響樂中,對外開放是其基調,互聯互通為其唱響和弦,共同繁榮發展則是樂曲的高潮。隨著優美和諧的音符奏響,財富與夢想的故事徐徐展開。

  對外開放,為“一帶一路”交響樂定下基調

  “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習近平用“信心”二字表明瞭中國的姿態,又用“強盛”二字透出了開放的底氣。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唯有信心,中國經濟發展形勢才能穩中有進。2016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74萬億元,連續7年穩居世界各國經濟總量第二位;同比增長6.7%,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幾近1/3。

  唯有信心,“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才能大放異彩。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營業額佔同期總額47.7%,中國企業與沿線國家新簽合同佔同期對外合同總額51.6%。

  唯有信心,世界經濟走向才能得到穩定。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處於緩慢復蘇期,亞洲有望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發起點,進一步將世界經濟拖出低增長泥潭。

  計利當計天下利。

  “一帶一路”建設,“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需求,從而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從國內發展到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從亞洲發展到世界經濟復蘇,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由點及線、由線及面,為中國人民、亞洲人民、世界人民擘畫出共用美好生活的發展藍圖。

  “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樹立全球視野……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習近平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用不同的話語闡述了同一件事——對外開放。這是中國不變的基本國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依然是積極的、主動的。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互聯互通,奏響“一帶一路”交響樂最強音

  羌笛一曲絲綢路,胡馬千年五彩弦。

  歷史的分量,只有經過歲月的沉澱才會更加厚重。那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楊、行走于茫茫戈壁上的駝隊商旅、高張于蒼茫碧海上的點點雲帆,千百年來共同見證了人類社會對“互聯互通”的嚮往與追求。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先做起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習近平説的“幾個方面”,就是指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大合作領域。

  這20個字,可謂字字珠璣。

  圍繞互聯互通,2015年3月,中國制定了“一帶一路”建設願景與行動文件,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正式向世界公佈。在這份文件的指導下,相關部門不斷出臺優惠政策,為中國企業與世界各國交流提供良好環境,同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

  2015年12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並設立了專門支援“一帶一路”建設的絲路基金;2016年6月,財稅部門降低企業杠桿率,推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2017年1月,交通部發文明確多式聯運戰略定位,政府對多式聯運不再設置門檻,在提高運輸效率的基礎上大幅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會同13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一帶一路”PPP工作機制,鼓勵和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推動相關基礎設施項目儘快落地……

  互聯互通,在“一帶一路”的實踐中紮實推進。

  沉舟側畔千帆過。翻開浩瀚的歷史長卷,同一地點總是書寫著不同的人類故事。和古代絲綢之路有別,今天“一帶一路”要建設的互聯互通,不僅是修路鋪橋、架設光纜、貿易互市,更是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

  習近平曾經為互聯互通打過一個比方——“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血脈經絡,既連接器官,也運輸養料。這一比喻道出了互聯互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共同繁榮,將“一帶一路”交響樂推向高潮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從北京APEC會議到杭州G20峰會,從達沃斯經濟論壇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習近平在多個場合説了相同的話語:“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

  一帶一路是中國倡議,也是一場“群角戲”。“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方案,而是在已有基礎上,對現有國際機制進行補充和完善。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中國發展是一個機遇,也是一輛“順風車”。“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著眼于中國自身發展,更是以中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從而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共同繁榮是美好前景,也是最終歸宿。“一帶一路”建設要處理好中國利益和沿線國家利益的關係,在實現中國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和照顧到其他國家利益,通過尋找更多的利益契合點,調動沿線國家共同參與的積極性。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據悉,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目前已有20多位外國領導人、50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100多位部長級官員以及總共12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代表確認與會。

  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倡議正在為全球發展貢獻新智慧、提供新動能。中國方案惠及世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已被賦予新內涵。循著這條路,我們能夠觸摸到燦爛輝煌的歷史,見證古老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足跡。溯源千年往事,猶如在翻看一部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追昔撫今,不勝感慨。兩千多年薪火相傳,沿途國家在這條道路的傳承與變革中,獲得了新的滋養,也得到了新的機遇。

  如今,這條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互鑒之路,將承載起更重要的歷史使命。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發展的未來藍圖也越發清晰。(文/錢景童)

[責任編輯:張麗媛]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