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國工匠”時代呼喚匠心的回歸

2017年05月04日 10:11:46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中屢屢提及“工匠精神”,但事實是,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缺口巨大,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李守鎮今年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時指出,在日本,整個産業工人隊伍的高級技工佔比達四成,德國則達到五成。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5%左右,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缺乏工匠精神,被認為是現在和未來中國發展智慧産業、向産業鏈高端攀升的最大障礙。

  其實,中國從來都不缺少工匠精神,放眼這個求高效求快速的社會,匠心之道看似無跡可循,靜下心來觀察卻發現,生活中卻處處匠心所至。小到柴米油鹽大到衣食住行,其中以中國高鐵為最,可謂是“工匠精神”的標桿企業。中國鐵路在自身的發展的歷程上,無不淋漓精緻的彰顯了時代的“工匠精神”。從引進、吸收、消化到自主創新、自主産權,幾十年間不斷學習、摸索,匠人們用智慧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鍛造了屬於自己的“中國標準”,讓國人驕傲,讓世界驚羨。

  鑽研、堅持、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高鐵匠人康超華在炎炎夏日、淩冽寒風下,苦練鋼軌打磨絕活護航鐵路安全;獲得多項發明創新獎項的李萬君,手握焊槍活躍在生産一線,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國製造高速列車;高鐵司機苗崢堅守在不足4平米的崗位上,神情專注,重復著執行、確認等規範動作……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時代的“工匠精神”,無一不是當代人學習的榜樣。

  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學而優則仕的時代觀念下,我們缺少了社會鼓勵工匠精神的文化。一些企業和一些人只追求眼前利益,造假、模倣、偷工減料甚至生産有毒食品,但這些邪魔歪路終會成為“死路”一條。要去學習中國高鐵,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提高産品品質。只有利用鑽研、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正所謂“行行出狀元”,當代社會就業人士,不能只看錢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平凡的崗位也可以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努力做個好“匠人”,這條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走好。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創新,使自己與時代俱進,與發展同步。政府和企業等部門也必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讓它為中國騰飛,做出積極擔當。(王 成)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