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國理政新實踐黑龍江篇】黑龍江用“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2017年05月01日 22:11:09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字號:    

工人在菌包車間作業。楊海全攝

  2012年當年減貧人口15萬人、2013年15萬人、2014年29萬人、2015年34萬人、2016年4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4.4%下降到如今的3.2%……過去的五年間,黑龍江重點解決“大水漫灌,沙灘流水不到頭”問題,堅持用“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産業化扶貧“拔窮根”

  “現在的日子好過多了!”説這話的是佳木斯湯原縣常青村村民高淑英,只有不到15畝地的她近年來在黑龍江亮子奔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工,一年下來少説也有3萬多元的收入,這讓曾經為患病丈夫發愁的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日子會越來越好!”

  發展食用菌産業是湯原縣脫貧攻堅的主導産業,而黑龍江亮子奔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産黑木耳菌包16萬袋,年産6000萬袋,可有效帶動20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該縣力爭到“十三五”末食用菌生産基地溫室達到1000棟,大棚達到6000棟,總産量達到2.75萬噸,純收入16.5億元,帶動農戶2萬戶,實現就業19萬人,成為食用菌産業發展強縣。

  事實上,選擇産業扶貧的不止湯原縣。近幾年來,黑龍江針對貧困戶、貧困人口致貧原因綜合施策,把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2016年投入各類産業扶貧資金26.8億元,確立了4068個村級扶貧産業,6553個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委託幫扶、帶地入社、資金折股等方式帶動18.3萬貧困人口脫貧。

  今年,黑龍江將重點實施優質糧食生産、畜牧水産養殖、特色經濟作物、農産品加工轉型升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和新興産業帶動脫貧等“六大産業脫貧行動”,在黑龍江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産業基地,打造一批特色致富項目,確保貧困人口長期穩定受益。

駐村第一書記張文宏(右一)與村民交流。

  駐村第一書記成了貧困戶的貼心人

  2015年,黑龍江選派116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近兩年來,第一書記圍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扶貧開發、建設美麗鄉村等重點任務,積極融入農村、紮根農村,幫助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城裏人”成了老百姓的貼心人。

  來自黑龍江省教育廳的張文宏就是這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2015年9月,他來到了齊齊哈爾依安縣雙陽鎮雙陽村。為了能夠和村民打成一片,他從改變自己做起,積極轉換角色,和村民穿一樣的衣服,説村民能聽懂的話,“只有不把自己當‘城裏人’,村民才能把你當‘自己人’。”談起駐村感受,張文宏説,只有成了村民的“貼心人”,才能了解村裏的基本情況,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村民們期盼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近兩年的時間裏,村裏的路燈亮了,貧困戶有了有生以來第一次體檢,雙陽鎮中學的學生們有了自己的冰刀,村裏的學校成了最標誌性的建築……“回想起駐村工作的每個日夜,有過困惑,有過迷茫,有過艱辛,但更多的是收穫,是為村裏和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得到村民認可的滿足和喜悅。”張文宏説。

  目前,黑龍江已經選派定點駐村工作隊6233個、駐村幹部48396人、第一書記3484人,落實幫扶責任人11.4萬人,直接投入(含物資折款)8.67億元。協調10個中央單位計劃實施項目60余個,投入和引進資金6.5億元。開展“百企幫百村聯萬戶”精準扶貧行動,受益貧困戶14.99萬戶。這些駐村入戶的“領頭雁”,辦實事解難題,讓貧困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真幫實扶。

  舉措創新、機制改革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

  2015年6月,黑龍江省下發《黑龍江省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考核內容包括減貧成效、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改善等方面。這也是黑龍江省史上最嚴的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

  《辦法》要求,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機制,主要考核減貧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扶貧開發成效,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獎優懲劣,引導貧困地區黨委、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促進貧困縣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脫貧步伐,提高科學發展水準。

  此外,黑龍江省還在舉措創新和機制改革上想招法、下功夫。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先後出臺了11個配套文件。中省直部門和有關單位圍繞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加快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等方面,相繼出臺了産業扶貧、教育扶貧、社會保障、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金融扶貧、資金整合等重要政策性文件,為打贏全省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據了解,今年黑龍江將完成7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脫貧摘帽;完成45個有扶貧任務非貧困縣(市、區)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年啟動6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實現30萬貧困人口減貧。

[責任編輯:張麗媛]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