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時報聚焦“一帶一路”丨權威專家智説“五通”(1)

2017年04月29日 14:53:3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編者按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今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為此,圍繞“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這一論壇主題,中國經濟時報精心策劃、組織系列報道,以充分闡釋“一帶一路”核心理念,總結建設的積極進展,全面反映會議盛況和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展現中國經濟新特點、新變化和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張。

  值此高峰論壇倒計時之際,本報特推出“時報聚焦一帶一路”系列報道,以高端訪談、權威解讀、地方實踐、企業案例和大數據分析等多種形式,全景式、多視角深入報道“一帶一路”三年多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為高峰論壇鋪墊預熱。

  時報聚焦一帶一路智説

  趙晉平:“一帶一路”成效漸顯機制化建設亟待加強

  (資料圖片)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陳婧

  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有所抬頭的背景下,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如何更好地促進沿線國家互利共贏,助力經濟全球化進程,備受關注。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之際,針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效、下一步的推進重點和突破口,以及此次高峰論壇的意義,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

  趙晉平表示,

  第一,“一帶一路”倡議正逐步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首先,三年多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和建設的意願,簽署了50多個政府間合作協議,70多份國際組織及部門協議。其次,聯合國大會、安理會、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等有關決議或文件都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內容。此外,從國內來看,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社會各界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討論,關於“一帶一路”的理論探索不斷深化。從最初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的理念、內涵以及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的分析逐步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合作模式、機制化建設、各國之間如何對各自發展規劃和戰略進行對接等領域拓展延伸。

  第二,“一帶一路”建設中一些優先領域已取得初步成效。趙晉平指出,在貿易暢通方面,由於企業的積極參與,目前已經取得顯著進展。例如,中國對“一帶一路”地區的貿易和跨境直接投資都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這對深化彼此之間貿易投資關係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年多來,以大項目建設為龍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已取得積極進展。例如,雅萬鐵路、巴基斯坦二期公路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瓜達爾卡設施建設等已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此外,電力設施、石油天然氣開發、管道建設等相關大型建設項目也已經進入積極推進的程式。“這些大型項目確實起到了龍頭作用。一方面對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發揮了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也為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供了重要平臺。”趙晉平表示。

  此外,資金融通作為重點領域也推進順利。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建立為推進包括亞洲地區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援平臺提供了重要契機。開業一年多以來,亞投行先後為7個亞洲發展中國家,涉及到9個重大項目提供融資支援,融資總額達到17.3億美元,並由此帶動了140多億美元的投資。由此可見,對大型項目的實施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開業僅一年的區域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而言,成效顯著。

  第三,從實際進展來看,各國企業的積極參與正在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趙晉平認為,只有通過市場力量帶動企業真正參與其中,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一帶一路”長期可持續發展。根據商務部發表的數據,企業積極參與也亮點頻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9月,在3年時間內,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投資已達到511億美元,工程承包規模累計達2000多億美元。中國企業參與程度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此外,經過三年努力,中國已經在絲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境外經濟合作區和産業園區,不僅為中國企業抱團“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平臺,也為前去投資的中國企業和其他國家企業提供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産業配套條件。

  據官方數據,2016年,56個境外經濟合作區和産業園區累計入駐的中國企業達到1082家,創造的産值達509億美元,為當地所作的稅收貢獻,按照2016年年末的統計,達到10.7億美元,並且帶動當地就業17.7萬人。充分詮釋了“一帶一路”的互利共贏、共用發展理念。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處在全面推進的關鍵節點,趙晉平認為,一方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是“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的重要標誌,另一方面,論壇也為下一階段各國通過共同協商,為謀劃“一帶一路”建設的構想合作提供非常重要的平臺和機遇。因此,此次峰會標誌著“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新階段。

  趙晉平表示,由於“一帶一路”涉及國家較多,文化、宗教、經濟發展水準也有較大差別,如果從初期就推進機制化建設會有較大難度,而且會引起不必要的有關地緣政治方面的猜疑。所以,在最初階段主要以中方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雙邊的小範圍溝通方式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經過各方三年多的努力,目前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機制化建設的時機已經成熟。“一帶一路”建設是“交響樂”、是“集體舞”,從提升推進“一帶一路”效率而言,各國借助高峰論壇這一平臺,針對“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探索,逐步形成廣泛共識、探尋發展路徑,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長期可持續發展,這既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需要,也為各國共同協商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機遇。

  趙晉平表示,“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從目前的設計來看,正如相關部門已經發佈的資訊所表明的,其核心內容以及平行會議的設置正是圍繞“一帶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展開的。另外,鋻於智庫的特殊作用,專門設立了智庫論壇。而“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的論壇主題,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共商、共建、共用的核心理念的體現。趙晉平認為,論壇的各個平行會議也將分別圍繞“五通”所處的不同階段以及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來展開,智庫則通過對話溝通為之獻計、獻策。

  三年多來,“一帶一路”相關合作穩步推進,受到各方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

  趙晉平認為,下一步,應當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重點領域出現新突破和亮點。例如,在貿易暢通方面,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貿易便利化水準還難以適應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包括在通關和檢驗檢疫等方面的障礙也使企業付出較高成本,並對企業走出去造成障礙。下一步,應當繼續深化與沿線國家檢驗檢疫合作。並且,加快推進與沿線國家貿易自由化進程。

  此外,加強各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往來也是當前工作的重點。趙晉平認為,在民心相通方面,各國應當通過加強人文、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深化彼此之間的理解,使“一帶一路”建設真正建立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做到民心所願、民心所向、民心所盼,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一方面,整合資源,加強金融體系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另一方面,近期著眼于機制化建設是具有緊迫性的問題。對此,趙晉平建議,成立促進“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國際發展和合作委員會,形成常態機制,以此有效推進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合作和實際進展工作。

  趙晉平建議,下一步,如果能夠在推進機制化建設方面取得實際進展,顯然有助於進一步加快“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目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資金融通方面的機制化建設已取得積極進展,亞投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下一步應當以基礎設施領域、資金融通領域達到機制化建設作為突破口,在各國達成充分理解和共識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和延伸,不能一蹴而就。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