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全球生蠔養殖80%在中國 沒必要進口丹麥的

2017年05月01日 13:49:30  來源:第一財經網
字號:    

  原標題:丹麥蠔滿為患但吃貨們請自重:中國才是最“蠔”的

  對於“舌尖上的民族”,外國友人也深知投其所好。

  4月24日晚,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佈了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微博長文,稱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牡蠣的物種入侵,把丹麥本土的Limfjord生蠔也擠兌死了,當地人對此束手無策。

  一夜之間,文章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轉發,僅該微博的網友評論累計已達13000多條。眾網友如同聽到了“生蠔召集令”,紛紛挺身而出, “派我們中國人去吃就好了。”

  這條微博閱讀量已超720萬,丹麥生蠔“一夜爆紅”

  這條微博閱讀量已超720萬,丹麥生蠔“一夜爆紅”

  很快地,丹麥使館官微上發出了最新的吃蠔線路和“攻略”——不得不説丹麥這招以食物誘惑實在是高。至此,有人醒悟了,認為這次的“生蠔事件”並不是一個意外,可能是一場精心的行銷策劃。

  丹麥駐滬領館一位丹麥籍工作人員米雅(化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丹麥人很少吃生蠔,因為價格很貴。”據介紹,在哥本哈根的普通餐廳,最高等級的Limfjord生蠔每個要價約60丹麥克朗,折合人民幣60元左右。

  無論如何,漂洋過海去吃丹麥生蠔,必須疊加出行成本;而進口太平洋生蠔則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擁有多年水産貿易從業經驗的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創始人樊旭兵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就是太平洋生蠔的最大養殖國,生蠔通過貿易進入中國沒有必要。

  吃比其他干預方式更有效

  儘管如此,網友戲言要漂洋過海去吃的辦法,在專家眼裏還真的可以解決生態問題。

  食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生蠔是一個很溫和的物種,通常情況下,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會造成比較大的危害,也沒有攻擊性,相比其他一些入侵物種要溫和很多。此前,學名中華絨螯蟹的大閘蟹在德國把堤壩都給破壞了,兇猛的亞洲鯉魚能吃會“飛”,把美國的漁民嚇得不輕。但是,生蠔確實會因為數量太多而擠壓別的動物生存空間,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雖然網友是一句戲言,但朱毅表示:“吃生蠔確實可行,這不是一句戲言,而且目前看是最可行的辦法。”

  首先,當地可以發展旅遊業,吸引更多喜愛吃生蠔的人來這裡品嘗美味,也可以讓當地人形成吃生蠔的習慣,這些都有助於減輕生蠔氾濫的問題。

  不過,朱毅仍強調食品安全:“吃之前首先要進行風險評估,這些太平洋生蠔是否適合成為人類的食物,重金屬是否超標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其次,致病菌、病毒污染也需要注意,最後,藻毒素污染等也需要確定是否存在,只有把這些風險都排除了之後,才可以引導當地或者其他遊客來此吃生蠔。”

  對很多人來説,生蠔生吃就可以了,但是一些潛在的病毒卻難以殺滅。前段時間在一些區域爆發了諾如病毒感染,一般細菌可以通過加熱方式殺滅,諾如等病毒就很難通過高溫殺滅,而生蠔就是該病毒的最重要藏身地之一。

  在朱毅看來,除了吃,也可以從生態角度採取其他干預方式減少生蠔的數量,但沒有吃來的直接和快。

  當然,也有人提出用藥物殺滅的辦法。生物學研究學者楊韻對第一財經表示,固然可以找到藥物殺滅這些物種,但必須考慮因此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首先就是生物可能産生的抗藥性,其次是對整個環境帶來的危害,而且用了藥物之後,這些生蠔就不能再被食用了,這也是一個損失。

  生蠔大國“沒必要進口”

  儘管生蠔肆意瘋長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環境,但是在中國人眼裏永遠都是“以食為天”,大多數人看到消息的第一反應就是“組團來一場‘蠔’遊”。甚至有人提議丹麥政府出口生蠔,甚至乘勢推出“生蠔簽證”,讓中國人去幫助歐洲北方人民解決困難。

  多年水産貿易從業經驗的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創始人樊旭兵告訴第一財經,生蠔通過貿易進入中國沒必要。

  他説,全世界生蠔養殖80%在中國,中國生蠔養殖的80%~90%都是太平洋生蠔,中國就是太平洋生蠔最大的養殖國。除非丹麥生蠔特別好,似乎沒有太大必要進口到中國。“至於口味,丹麥的品種我沒有嘗過,生蠔口味並不主要取決於品種,口感主要跟養殖的水域有關。”樊旭兵表示。

  在丹麥,最好的生蠔生長在北部日德蘭半島(Jutland Peninsula)一個叫做Limfjord的峽灣區域,這種生蠔被譽為”生蠔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不可多得的美食。

  但讓丹麥人氣不過的是,近年來Limfjord生蠔被前面所説的太平洋生蠔侵略了。

  事實上,太平洋生蠔入侵已經不是近幾年的事情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起,太平洋生蠔就已經入侵丹麥,並在瓦登海國家公園肆意瘋長。瓦登海位於丹麥西南海岸, 2014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從事科研工作的張文卓曾于2013年-2014年期間在丹麥奧胡斯大學攻讀博士。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我讀書的時候並沒有怎麼聽説物種入侵,現在的形勢似乎變得非常嚴峻。”

  事實上,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越來越多,最著名的要數美國的亞洲鯉魚入侵事件。朱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就好像這次丹麥生蠔危機,很可能是太平洋生蠔附著在船底來到丹麥的。

  她認為,防範這些物種入侵,最好的辦法還是防患于未然,在物種入侵之前或者物種還沒有大規模繁衍的時候,就把問題控制住,不要等到不可收拾了再來亡羊補牢。

  “蠔遊”丹麥的興起

  丹麥峽灣出産生蠔,這也催生了丹麥旅遊業的一種新興業態——“生蠔遊獵”,也就是類似于“生蠔海釣”的一種旅遊項目。

  據丹麥駐滬領館負責貿易和旅遊的項目經理塔提亞(Tatia)介紹稱,過去“生蠔遊獵”在歐洲遊客中比較流行。歐洲人也認為生蠔營養價值高,是一種“健腦食品”(brain food)。

  不過在500多年前,捕捉生蠔在丹麥被嚴格禁止,當時的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k II)就下令對違反法律捕捉生蠔者處以死刑。

  儘管今年“生蠔遊獵”被政府允許,但仍然受到嚴格監管。比如如果冬天太冷,過度捕獵可能會讓生蠔的數量驟減。

  當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有遊客幫助丹麥吃掉一點生蠔,既有利於經濟發展,還能解決生蠔氾濫的環境問題。

  塔提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此次的‘生蠔事件’,未來‘生蠔遊獵’可能會在中國遊客中引起巨大反響。”據丹麥領館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出示的數據,截至2016年12月,中國赴丹麥旅遊遊客在酒店每晚住宿的數量增長了42%。今年是中丹旅遊年,預計2017年中國赴丹麥遊客有望達到26.2萬人次。

  2015年,丹麥就出現過一個自封為“生蠔之王”的人沃斯(Jesper Voss),他當時就注意到瓦登海的灘塗上繁殖了上億隻生蠔,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於是他就在退潮後,到海岸邊去撿拾生蠔,做成美食。因為生蠔數量之多,當地因此也誕生了一批生蠔烹飪大師。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