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哈薩克:農業示範區 互補促發展

2017年04月27日 15:30:54  來源:央視網
字號:    

  歷史上,絲綢之路曾是東西方農業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相關國家的農業合作也漸入佳境。在哈薩克,就有一個中哈合作建設的農業示範園區。作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舉措之一,該項目結合了哈薩克農業耕種的地理優勢,以及中方的農業技術等優勢,以促進中哈兩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同時提高當地農業的發展品質。

  這裡就是位於哈薩克南部圖爾根奇的楊淩中哈農業創新園,在最近一個收穫季,園區完成了5個冬小麥品種的種植展示。其中,5號品種表現特別突出,抗銹病、抗旱,畝産達319公斤,與當地品種相比,增産達82.3%。相關機構正在就推廣這一品種進行評估論證。

  事實上,從項目啟動至今,包括小麥在內,示範園區總共展示了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綠化苗木等六大類四十余個品種,相關效果仍在評估中。

  中哈農業創新園哈方項目負責人曼殊克:這個項目的跨度將不是一年,或者兩年的概念,我想它必將發展為極具規模的項目。因為這裡涉及的不僅是小麥,還包括大豆、玉米等。可以説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可食用作物,是我們食品安全的保障,也是我們糧食出口的主力。

  

  哈薩克是世界最大的內陸國,面積超過272萬平方公里,農業資源豐富,其中小麥是該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及出口農産品之一。但由於哈薩克大部分地區採取粗放的經營模式,廣種薄收,加上農業技術不夠先進,一旦遇上自然災害,收成可能無法得到保障。例如,2012年哈薩克遭遇旱災,導致糧食大量減産,小麥價格飛漲。有哈薩克農業專家就表示,他們需要高産耐旱的作物品種和節水、節能的農業技術。

  農業人才和技術優勢突出的陜西楊淩示範區就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到了哈薩克。2015年5月,陜西楊淩示範區管委會與哈方簽訂建設中哈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合作協議。當年,相關項目就緊鑼密鼓地進入了實施階段。

  楊淩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開發建設公司國際合作部經理:作為絲路沿線國家,中國和哈薩克都是農業大國,兩國在農業領域有很強的互補性。  目前,隨著天氣轉暖,園區2017年春季種植方案已經確定,主要進行玉米、大豆、油菜等五大類共18個品種引種試驗和篩選,為哈薩克引進優良品種的相關作物和種植技術奠定基礎。

   中哈農業創新園農藝師阿列克謝:我認為中哈農業創新園是非常高端的合作,因為合作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中國經驗;同時中方也為我們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我們雙方的緊密合作是互利共贏的。

  來自中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0月,中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援建了25個農業基礎示範中心,推動了中國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等作物的種子生産、水産養殖及動植物疫病防控、山水園藝、農業機械等優勢技術在沿線國家的推廣應用。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