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中國經濟四大信號

2017年04月26日 08:0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政治局會議傳遞中國經濟四大信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開會議,傳遞出關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四大信號。

  經濟向好:有週期性因素

  2017年中國經濟迎來“驚喜”開局: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9%,創近六個季度新高,也高於6.5%左右的今年全年增長目標;投資、進出口等宏觀經濟主要指標也呈企穩向好態勢。但會議提出,當前經濟向好有週期性等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面臨不少挑戰,

  “這個判斷客觀清醒。”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呈現企穩向好態勢,與全球經濟步入復蘇週期初期直接相關。但考慮到一季度經濟增長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産投資仍有較大依賴,今後經濟能否持續回暖還有待觀察。

  在徐洪才看來,會議明確“必須堅持用新常態的大邏輯研判經濟形勢”,實際上意在提醒人們,不可因一季度經濟數據亮眼而掉以輕心、誤判形勢。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L型”走勢是大勢所趨,雖然短期內有溫和反彈,但從中長期來看,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高歌猛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得到深化

  “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針對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此次政治局會議這一提法大有深意。

  一方面,深化改革刻不容緩。眼下,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均有所進展但並不平衡,亟待深入。

  用徐洪才的話説,政治局此番表態,意在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經濟數據回暖就放鬆改革”。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稱,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內部基礎仍不穩固,外部環境仍不穩定;資金“脫實向虛”問題依然存在。“這個時期一定要更加徹底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市場看到希望。”

  另一方面,與此前相比,現在深化改革條件和時機也許更有利。

  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一季度的良好開局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最佳的時間窗口”,機會稍縱即逝,必須進一步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猶豫。

  促樓市平穩:加快形成長效機制

  會議提出,要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

  自2016年9月底以來,中國已有40多個城市密集出現調控收緊措施,打擊炒房,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目前已有至少45個城市出臺140多次調控政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成為調控發力的重點區域。

  “調控‘永遠在路上’”,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稱,今年房地産調控將有四方面結合:控房價與去庫存相結合,調控需求與調控供應相結合,中央調控與地方調控相結合,控制房價與整頓市場秩序相結合。多管齊下後,2017年房價將總體保持穩定。

  防金融風險:加大懲處違法違規行為力度

  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協調,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

  最近十幾天內,中國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頻頻揮出重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要探索建立以金融情報為紐帶、以資金監測為手段、以數據資訊共用為基礎的“三反”監管體制機制;銀監會密集發文掀起“監管風暴”,直指市場亂象和監管漏洞;保監會在原主席項俊波落馬後發文稱,要強化行業各方面監管,全面清查違規資金運用等問題。

  “加強監管協調”和“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表述,或許意味著金融領域風險管控還有更多“協同作戰”動作,更大力度的金融反腐“後手”正在路上。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