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這位老人塑像為何能在百年誕辰之日立於深圳

2017年04月25日 11:46: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這位老人的塑像為何能在百年誕辰之日立於深圳?

  撰文/黃帥

  4月23日是袁庚的百年誕辰日。

  一百年前,1917年4月23日,袁庚出生於廣東省寶安縣大鵬鎮(現深圳龍崗區大鵬街道)。在革命年代,他曾用過歐陽珊、袁更這兩個名字,但他最為人所知的還是袁庚這個名字,這兩個字已經與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緊密相連,袁庚作為深圳特區建設、改革開放探索者的形象定格在歷史上。

  “海運倉內參”(ID:hycplb)了解到,4月23日,就在深圳市蛇口港旁的海上世界,袁庚塑像揭幕。深圳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華楠,深圳市委常委、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田夫,深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袁庚家屬袁中印等出席揭幕儀式。一些市民也自發地來到塑像前獻上鮮花,以表敬意和緬懷。

  深圳改革開放的探路者

  1978年10月,袁庚被任命為交通部所屬的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向中央建議設立蛇口工業區。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業區正式運作。

  蛇口新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淡化特權和官本位思想。衝破束縛、銳意改革是上世紀80年代改革的聲音,袁庚在蛇口的重要探索之一,就是凍結了過去在內地的行政級別和工資級別。這在當時可是石破天驚的創舉。有些人畏懼失去“官位”而不願意前往,但也有許多真正為改革而努力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願意奔赴蛇口。

  袁庚這樣做的出發點,是想著怎麼激發活力,將蛇口的事幹好。1980年3月63歲,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改組,袁庚任總指揮。在蛇口工業區人才問題上實行“擇優招雇聘請制”。同時,開始運作開發赤灣。

  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創新改革也是袁庚為蛇口模式寫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海運倉內參”(ID:hycplb)了解到,1985年4月24日,蛇口工業區試行無記名民主選舉産生當地最高管理機構——蛇口工業區管理委員會。這是新中國第一家由直接選舉産生的領導機構,是中國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變革。與此同時,袁庚還倡導職工以各種形式參政議政,監督管理層工作。

  袁庚後來回憶創建蛇口工業區時稱:“(那時候)改革和開放成為時代的最強音。那是一場悄悄的革命。勇於承擔使命,敢於革故鼎新,正是那一代中國人特有的氣質。蛇口工業區也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破土而出的。”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這句今天的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正是袁庚提出的。回到當時的歷史語境裏,這樣的口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袁庚在當時也遭受了不小的壓力。

  1983年下半年,袁庚在與時任副總理的谷牧談起這個口號時説:“我是準備帶‘帽子’的,有人説是資本主義的東西。”谷牧笑而不答。1984年1月26日,鄧小平在視察蛇口時。在“海上世界”遊船上,袁庚斗膽向鄧小平提起了這個敏感的話題。

  鄧小平隨之作了肯定的答覆:“對”,袁庚才總算吃了一顆定心丸。同年2月24日,鄧小平在跟中央領導講話時特別説到:“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500萬美元以下的開支可以自己做主,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至此,袁庚的“大膽嘗試”引起的爭議終於落下。

  這個口號後來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和行為準則,被譽為“衝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坐標。

  置身於“蛇口風波”中

  1988年1月13日,在蛇口招商大廈9層一個普通會議室裏舉行了一場“青年教育專家與蛇口青年座談會”,當時的參與者或許也沒意識到這次會議的“分量”。經過媒體傳播,它在全國掀起一場有關新時期青年思想工作的大討論。

  就在會議結束後不久,2月1日,《蛇口通訊報》以《蛇口:陳腐説教與現代意識的一次激烈交鋒》為題對這次座談會作了報道,隨後又連發數篇文章,批評3名報告者思想意識僵化。2月12日,《羊城晚報》報道了此事,歷史上著名的“蛇口風波”的影響開始由南及北。

  當年8月,1988年8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7000字長文《“蛇口風波”答問錄》,並就此開闢專欄展開議論。到底如何看待這些看似新穎的言論,成為當時關心中國改革開放命運的人都熱衷思考、積極回應的話題。

  據馬立誠在《“蛇口風波”始末》中記述,從8月8日起到9月14日該專欄結束,短短1個月零6天,1531件信稿從全國各地涌到人民日報社。當時的來信中,信稿的80%是各地及部隊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寫來的,可見關注者甚多。

  同月,袁庚在《人民日報》中公開表態:在蛇口不許以言治罪。並表示讚賞“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的觀點。

  紀念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據統計數據,在1978年,蛇口還只是不足千人的小鎮,而到袁庚在1993年離休的時候,招商局集團的家底已壯大到200億元。此時的蛇口,每人平均GDP已經達到了5000美元,堪比“亞洲四小龍”。

  離休後,已經75歲的袁庚仍舊經常參加各類活動,為深圳改革發展建言獻策。2003年7月,86歲,袁庚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金紫荊勳章”;10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中國改革之星”的稱號。2016年1月31日,袁庚在深圳逝世,享年99歲。

  紀念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斯人已逝,而改革闖將的餘音猶存。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