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心中的航太夢

2017年04月24日 13:13:28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字號:    

  今天(台灣網標注:4月24日)是“中國航太日”。 

  經國務院批准,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太日”。中國航太日為什麼選在4月24日?這得從47年前説起。1970年4月24號,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五個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正式成為“太空俱樂部”的一員。當收音機裏傳來從太空傳回地球的電子音樂《東方紅》時,幾億中國人無比激動。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仍在圍繞地球飛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航太強國,實現航太夢。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和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從中汲取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祖國和人民盼望你們勝利歸來! 

  2016年11月9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指揮中心,同正在天宮二號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航太員景海鵬、陳冬親切通話。 

  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向航太員景海鵬、陳冬表示誠摯問候,對他們完成好後續任務作出重要指示,盼望他們勝利歸來。兩位航太員鄭重行軍禮並表示,一定牢記總書記指示,堅決完成任務。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習近平:看到你們狀態很好,我們非常高興。你們團結協作、迎難克堅,體現了一流的、過硬的素質。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圓滿完成後續任務。祖國和人民盼望你們勝利歸來!   

  同志們為祖國航太事業建立的功勳,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習近平在神舟十號飛船發射成功後親切接見參加這次任務的參研參試單位代表。   

  2013年6月11日,習近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見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參研參試單位代表。 

  習近平指出,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太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航太戰線的同志們秉持航太報國的理想和追求,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同志們為祖國航太事業建立的卓越功勳,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用載人航太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來到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共青團“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我當時在延川縣梁家河村當知青,聽到了發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動!”站在“東方紅一號”總裝的歷史圖片前,習近平重溫當年情景。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們怎麼紀念?我們一起來參觀航太科技成就展,感受載人航太精神,激勵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這樣的紀念是很有意義的。”習近平與青年代表這樣説。   

  堅持國家利益至上   

  黨中央作出組建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的決策,是從富國強軍戰略高度出發,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航空工業體制改革採取的重大舉措。希望你們牢記使命、牢記責任,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堅持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膽創新,銳意改革,腳踏實地,勇攀高峰,加快實現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自主研發和製造生産,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空強國而不懈奮鬥。 

  ——2016年8月28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經過幾代航太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太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太、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太精神。設立“中國航太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2016年4月24日,在首個“中國航太日”到來之際,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中國航太事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嫦娥三號任務是我國航太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是貨真價實、名副其實的中國創造。取得這樣的成就,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中國航太事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大國。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既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又為加快實施這一戰略提供了有益經驗。 

  ——2014年1月6日,習近平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  

  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載人航太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2013年7月26日,習近平在會見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太員和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  

  中國航太——夢之路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從酒泉航太發射場升空。在經過約21個小時的飛行後,飛船返回艙成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著陸,這是我國載人航太史上第一次飛行試驗,是中國航太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9時10分左右,飛船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中國也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次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中國首位航太員楊利偉自主出艙。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發射,費俊龍、聶海勝完成了接近5天5夜的飛行,驗證了我國飛船具備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能力。 

  2008年9月27日——中國航太員翟志剛順利打開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艙門,在幽藍色地球的背景下,穿著自主製造的“飛天”艙外航太服在太空中揮動著五星紅旗向全國人民致意,中國人太空出艙的夢想就此實現。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發射,航太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首次入住天宮一號,劉洋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女性。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了交會對接,意味著中國已完整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虹灣預選著陸區域,中國航太器首次在地外天體實現軟著陸。 

  2016年1月——火星探測任務批准立項。 

  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文昌航太發射場是我國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第四座航太發射場,也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綠色生態環保、技術創新跨越的新一代航太發射場。 

  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飛行乘組由兩名男性航太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   

  (據新華網、黨建網、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