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

2017年04月23日 11:25:1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一帶一路”倡議立足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彰顯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東方智慧,是促進人類共同繁榮進步的有效方案。它順時應勢、契合民望,提出3年多來應者雲集,成為驅散逆全球化陰霾的強勁東風。

  傳承絲綢之路精神,為經濟全球化提供新動能。經濟全球化是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世界經濟發展進步的方向。在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上,人們穿越沙漠、聯結中歐,開闢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留下了早期全球化經貿往來的足跡。在當今資訊時代,交通、通訊如此發達,經濟全球化潮流更是勢不可擋。然而,面對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經濟全球化急需新的推動力。“一帶一路”建設符合世界發展所需、順應沿途人民所盼,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近幾年來,在全球貿易不振的背景下,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繼續增長。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巴、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加快推進;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緊密關聯、協同配合。中國同11個沿線國家簽署自貿區協定,與56個沿線國家簽署雙邊投資協定。這些務實合作舉措,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持續健康發展。

  經貿與人文並進,站上和平與文明之路的新起點。“一帶一路”建設全方位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既有經濟貿易、金融投資、基礎設施等硬體方面的溝通,也有政策對接、文化旅遊、文明對話等軟體方面的溝通,以雙向、立體、網路化的全方位大聯通構造凝聚正能量的開放系統,形成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模式。“一帶一路”建設讓商品、人員、資金、資訊流動起來,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和平發展。在中國的帶動下,沿線國家廣泛開展文明交流互鑒活動,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等重大國際場合,文明交流話題明顯增多;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絲綢書香工程”等文化項目紮實推進。人文與經濟交相輝映,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