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天舟”三劍客:六年踏出航太的數字化之路

2017年04月21日 09:50:21  來源:央視網
字號:    

  運輸天舟一號的行程在海上足足漂了八天,作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總體總裝主任設計師的賈東永就在海上跟著飄了八天。荒無人煙的海上沒有Wifi和手機信號,這位80後設計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單調的監測天舟一號包裝箱運輸過程中的各項測試數據,他笑稱海上8天是他修禪靜心的入門期,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纏中説禪、寧靜致遠。

  然而,事實上作為唯一一個從項目論證、立項、方案設計、初樣研製到正樣出廠,完完整整陪著天舟一號從無到有的設計師,賈東永和他的團隊已經默默付出了整整六年。

  過去六年,賈東永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貨運飛船的總體總裝。這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倣生技術博士,在型號任務必須萬無一失的壓力之下,堅持將新技術、新手段應用到研製過程中。相比于一般衛星研製週期短,出成果快的特點,作為載人航太器的設計師,賈東永的過去六年是耐得住寂寞的六年。他制定的貨運飛船貨運保障方案,解決了貨運飛船對運輸貨物多樣性、不確定性、非線性的適應問題,他完成了天舟一號構型佈局方案的設計,完成了天舟一號貨物艙的總裝工作,並全面負責貨運飛船的全三維數字化設計工作。

  天舟一號從一齣生,就走上了數字化之路,而這卻是賈東永團隊之前從沒走過的路。結合貨運飛船數字化設計的實踐,賈東永與另外兩位同樣年輕的80後郭軍輝、韓彬組成了三人組,邊做邊摸索。

  負責貨運總裝設計、精度測量工作的副主任設計師韓彬,有著神舟八號的相關研製經驗,在貨運飛船的研製工作中提出了“敏捷工裝”概念,設計了14套敏捷工裝,提高了總裝過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他設計的模組化精度測量方案、制定的19項精測驗證試驗,獲取了300多組精測實測數據,解決了貨運飛船大承載、艙體質心變化大、地面工裝干擾、載荷不確定等因素帶來的精度變化問題,他制定的精測、檢漏技術標準已成為貨運飛船系統的標準規範。

  三人裏最年輕的郭軍輝也最活潑。他主要負責産品運輸、檢漏和貨運保障,能如數家珍地説出天舟一號上有多少種直屬件,多少根管路,多少根電纜。整個貨物艙的187根電纜設計全部出自他之手。他還參加了2014年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基地的合練,經歷了當時載人航太器首次海上運輸的歷練,積累了貨運飛船海運經驗。在這次天舟一號抵達海南前,郭軍輝提前來到了文昌發射場,與各大系統協調介面,保障了天舟一號的順利進場。

  年輕人的活力與對技術的專研,讓他們成為了貨運飛船全三維數字化協同設計的主力軍。未來,他們還將把三維數字化研製模式推廣到所有分系統、所有載人型號中,在載人航太器的數字化之路上,一路向前。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