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419"講話一週年:以人民為中心走好網路群眾路線

2017年04月19日 09:46:2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當今中國,一場覆蓋面廣、影響深遠的資訊革命正在展開。網路購物、網上聊天、網路娛樂、網路理財……“網際網路+”時代全面開啟,對於中國社會大眾的交流方式産生了顯著影響,微信、微博、論壇、知乎等社交網路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於中國社會的輿論生態産生了變革性影響。

  曾幾何時,怨氣、戾氣充斥于網路空間之中,濫言、謠言令網民防不勝防,這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通過網路獲取資訊的權利,嚴重妨害了網民群眾自由表達觀點的權利。一時間,網路中烏煙瘴氣的不良生態……成為街頭巷尾群眾熱議的話題,對於網路空間進行有效治理的呼聲在民間愈來愈高。

  俗話説“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為了順應中國社會最廣大群眾對於網路的呼聲、保障人民群眾依法進行網路自由言論等活動的權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表達了管網治網的決心和信心,從制定實施相關法律法規、管理辦法,加強監管、強化問責等多個角度出發,積極引導網際網路生態的良性健康發展。

  一次里程碑意義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網路良好生態,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的具體要求。他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從而明確提出了“網路群眾路線”的時代命題。

  歷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黨的群眾路線思想也相應地具有新的時代內涵,這就具體體現為網路群眾路線。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19”講話中明確要求的,要“善於運用網路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不斷提高這項本領”。既然走好網路群眾路線如此重要,如此體現時代的迫切要求,我們應如何走好這條網路群眾路線呢?這就涉及到走好網路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問題。

  具體而言,各級領導幹部要準確界定自己在網上的角色定位。網路群眾路線需要高度的人格魅力,網路傳播往往是從喜歡一個人進而喜歡一個人的觀點和思想。所以説,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觀點得到網民的理解,那就要讓群眾發自內心地認可、信賴你,主動向你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網路個性和特徵,才能增強我們的識別度和信任度。同時,網路輿論場更要求我們廣大領導幹部必須信仰堅定、是非鮮明、勇於奉獻、不怕犧牲,不僅敢於亮劍、善於鬥爭,而且要積極團結更多群眾與我們站在一起並肩戰鬥。

  廣大的黨員領導幹部還要做到內容方面的準確定位。這就是要適應網路的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與網民進行誠懇的溝通,增強溝通的透明度、工作的透明度,主動接受網民的監督。對於黨員領導幹部來説,對於網民訴求的積極回應,在網上開展群眾路線,一定不能無病呻吟。而是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敢於直面、勇於針對現實問題做出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物的回應,一方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素養,在網路上的發言要體現出理論的高度、現實的深度。同時,要對群眾的利益表達進行有針對性地解剖,有針對性地回應,才有可能真正打動群眾。

  同時,要實現話語形式的有效轉變。我們要認識到,許多黨員領導幹部的話語表達方式已經形成一種習慣,即一種政治化的表達方式,有的甚至大話、空話、套話不斷,缺乏問題意識和應有的真誠。但是,政治話語與大眾話語之間有著顯著差異性。如果這個差異性不能夠有效化解,就有可能形成互相不理解的狀況,進而影響我們黨的主張、黨的意志、黨的精神的傳播。例如,我們在政治話語層面來講群眾路線,這沒有問題。但是如何讓群眾路線這種政治話語得到大眾的理解呢?顯然,它需要發生一個話語轉換,也只有這種從政治話語到大眾話語的自覺轉變,才能真正贏得民心。

  需要強調的是,要在更多更好地造福人民的過程中走好網路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我們走好網路群眾路線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總的來説,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走好網路群眾路線,通過把黨的主張轉變為群眾的自覺需要,網民將極大增強自身的主人翁意識,網路空間將成為網民群眾自己管理、建設的輿論主陣地,隨之而來,健康有序、風清氣正的網路輿論新風尚也將吹遍我國網際網路空間。(作者:李艷艷,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後,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理事。)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