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419講話"呈現網際網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2017年04月19日 10:44:12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編者按:世界因網際網路而精彩,生活因網際網路而豐富。“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民”“建設網路良好生態,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推進網路強國建設、促進網信事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在“419講話”一週年之際,學習路上欄目推出系列專家特稿,為您解讀我國網路治理的核心理念和網際網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西方學界用“後真相、後西方、後秩序”來概括剛剛過去的2016年世界發展大勢。在“黑天鵝”頻出的變革時代,網際網路及其社交媒體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在世界風雲變幻的當下,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發表的“419講話”,能夠深切體會到,他對於網際網路和人類社會發展大勢的總體把握是具有高度前瞻性和戰略性的。

  網信事業應對機遇和挑戰:習總書記講話體現中國智慧和全球視野

  作為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領域權力轉移的標誌性事件,2016年10月1日,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和資訊局”決定正式將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完全移交給非營利組織“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這一舉動宣告美國政府結束了對“域名”這一網際網路核心資源長達近20年的壟斷,也標誌著網際網路全球治理從美國的“單極主導”向多邊合作的道路邁進。資訊傳播模式的徹底改變和社交媒體平臺上假新聞的氾濫成災,不僅改寫了歐美國家政治社會制度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和遊戲規則,也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文明的價值基礎和社會共識,從而導致了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邁向終結。

  習總書記的“419講話”,與2016年10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路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的視頻講話一脈相承,充分體現了中國在網路空間所承擔的全球責任和“大國擔當”,因而成為構建全球傳播新秩序、推動網際網路全球治理創新方面的重要文獻,引發了國內外學術界和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習總書記關於網際網路技術的“雙刃劍”效應、安全與資訊化的“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關係以及“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戰略構想的精闢闡述,對於我們在這個“秩序重構”“價值重建”的歷史節點上充分認識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具有特別重大的啟示意義。

  在這些講話中,習總書記重申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尤其是突出了把“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和“堅持網路主權理念”作為推動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建設的根本原則,這一兼具“中國智慧”和“全球視野”的思想,既主動承襲了構建全球資訊傳播新秩序的歷史宿諾,又積極回應了當下地緣政治經濟走勢劇烈波動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在實踐層面,中國也積極借助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等新型國際合作機制,將推動網際網路全球治理、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等主張付諸實施。2016年G20杭州峰會,不僅是中國近年來“主場外交”的重大成果,也是重構“後西方”時代世界秩序的里程碑事件。實際上,G20峰會機制自建立以來,一直將推動網際網路領域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傳播新秩序作為其重要議題之一。

  在網際網路領域,G20的成員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G20國家的平均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69%;網民數量佔據了全球網民的70%;全球市值排名前20位的網際網路企業全部來自G20成員國。這意味著G20框架下的全球治理,涵蓋了絕大多數網際網路用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企業,並將現實世界中具有的影響力延續到了網路空間,這為G20框架下推進網際網路全球治理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方案”從四大方面發力:結合自身推進網際網路全球治理

  2014年召開的G20布裏斯班峰會發佈的公報,首次提出了呼籲各國加強網路安全合作的建議。2015年安塔利亞峰會的公報,首次涉及到了有關網際網路安全與治理的議題。2016年召開的G20杭州峰會上,與會各國則一致通過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份倡議在2015年公報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首次提出利用網際網路經濟推動各國協同發展的理念,主張G20國家基於“創新、夥伴關係、協同、靈活、包容”等理念展開建設性對話以縮小分歧,並建立一種“多利益攸關方”的網際網路治理模式,以協調成員國之間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爭議,由此推動經濟增長和資訊流動的安全。由此,在G20框架下以“共生共榮、共用共治”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全球治理模式初見端倪。

  作為開展有效對話的平臺,G20在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前提下能夠推進網際網路全球治理的機制和模式創新,從而在打造與夯實全球資訊傳播新秩序的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無論是ICANN的“去美國化”,還是“金磚國家海底電纜”的鋪設,都為在G20框架下開展網際網路全球治理的合作和協商鋪平了道路,中國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在這一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是彌合數字鴻溝。G20杭州峰會公報上明確提出,“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數字機會開放式接入網際網路”。通過“連接2020”(Connect 2020)等項目的推動,2020年前在全球範圍內新增15億網際網路用戶,享受同等優質的網際網路服務。中國將按照“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構想加快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促進與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以此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資訊鴻溝”和“數字鴻溝”,打通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後一公里”。

  其次是推動數字經濟。面對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經濟,G20成員國在多個不同場合都提出促進電子商務的合作,特別是促進電子商務跨境貿易的便利化。在杭州峰會上提出的“創新增長藍圖”中,數字經濟首次被作為核心領域之一加以強調。中國正在實施“網際網路+”國家戰略,這與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相輔相成,借力“一帶一路”的全面推進和“亞投行”支援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遍佈全球的電子商務系統——即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網際網路市場”。

  再次是保障網路安全。如同恐怖主義對現實世界的威脅一樣,駭客盜取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資訊也對網際網路的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由於網際網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界”,大量跨國網路犯罪很難得到有效治理。G20成員國通過加強彼此的合作解決網路空間中的安全隱患和漏洞,並且制定出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網路安全標準,以此作為指導各國進行網路安全管理的實踐指南。

  最後是強調包容發展。《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包容性發展”。倡議中提出鼓勵成員“根據各自的發展情況、歷史文化傳統、國家法律體系和國家發展戰略來規劃發展道路”。這就意味著G20框架下的網際網路全球治理將超越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南方與北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二元對立的困境,以更為平等和開放、參與度更高的“網際網路思維”重構全球傳播新秩序,徹底改變某種力量單邊控制網際網路的傳統格局,強調尊重各國的實際情況,包容不同的發展模式。

  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波譎雲詭的今天,在以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大選為標誌的“新自由主義”土崩瓦解的當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接受務實高效的網際網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就網信事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為制定和實施“中國方案”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2017年3月1日,外交部和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共同發佈《網路空間國際合作戰略》,這標誌著由中國主導的、在G20等新型框架下開展的網際網路全球治理創新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可以預見到的是,“中國方案”強調多邊合作與對話協商,注重公平合理與共同治理,必將在構建全球傳播新秩序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