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四年金融反腐後下一個是誰 媒體:打虎還沒完

2017年04月18日 06:55:17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字號:    

  原標題:四年金融反腐後下一個是誰:打虎罰錢堵漏洞,還沒完

  繼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後,近日又一銀監會官員的“失聯”,讓進入“深水區”的金融反腐愈發引人注目。2017年的金融反腐風暴,已然愈演愈烈。

  據多方信源證實,4月10日以來,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不再出現在北京金融街銀監會辦公樓,外界也無法聯繫上他,很有可能已被帶走協助調查,同時被查的還包括其妻與其子。

  這是繼上周4月9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李昌軍兩人涉嫌嚴重違紀落馬後,又一重磅消息。

  令業界震動的是,與此同日發佈的,還有李克強總理關於金融反腐的講話。前者被視為後者的有力注腳。國內金融反腐漸入“深水區”,國策君接下來帶你擼一擼四年來的金融反腐。

  四年金融反腐,網住34條“大魚”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嚴厲打擊銀行違規授信、證券市場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保險公司套取費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為,必須依法嚴厲懲處、以儆效尤。

  事實上,該講話發生於3月21日,但4月9日才對外發佈,其發佈時點也耐人尋味。

  反腐專家、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近日對外表示,從過去四年反腐的經驗來看,金融反腐進入深水區,有向縱深發展的趨勢和信號。

  金融業反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針對金融反腐調查就已密集展開,多位監管層高官以及銀行高管紛紛落馬。2014年—2017年金融反腐中被網住的“大魚們”有哪些?且看國策君分析。

  看似風平浪靜的金融領域實則早已暗潮涌動。

  可以看出,由於銀行業掌握資金放貸,在資金供求關係中往往處於強勢地位, “合法外衣”下的權力尋租不可避免地滋長。

  幾乎同時,證監會系統的反腐也在繼續。2014年12月1日,證監會官網發佈消息,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李量涉嫌違法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此前,李量曾從事創業板監管工作。然而李量只是開端,此後數位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門的官員落馬。

  從2015年6月“股災”之後,引發了由證監會主導的救市行動。反腐行動重心便轉向金融領域。證監會發行監管部處長李志玲、證監會發行三處處長劉書帆、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證監會副主席姚剛等官員相繼被查,讓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門處於輿論的漩渦之中。

  時至今日,“三會“副部級以上落馬官員也算“湊全”了,這也預示著我國的金融反腐進入“深水區”。

  一季度罰幾十億,

  金融業掀起“強監管”風暴

  年初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公報提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中央紀委駐中國社科院紀檢組副組長高波表示,2017年將是反腐敗鬥爭的重要一年,制度反腐的框架已經搭建,反腐正從治標向治本邁進。

  最近,一場治亂象、防風險的監管風暴正在金融業掀起。今年一季度,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違規機構的處罰金額已達數十億元。處罰力度加大、處罰節奏加快,我國金融監管正全面升級。

  先看銀監會:

  值得注意的是,僅2017年3月29日一日,銀監會就作出了25件行政處罰決定,罰款金額合計4290萬元。4月10日,銀監會再下捕手“抓貓”,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光榮上榜”,鉅額罰單再現。其中,因涉及非真實轉讓信貸資産等五項違法違規事實,銀監會對平安銀行處以罰款1670萬元;而華夏銀行則因24項違規違規事實,被處以罰款共計1190萬元。

  除了罰錢,違規行徑更要嚴加處理。金融反腐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強調補足漏洞、防止尋租。10天內,銀監會連續出臺7份監管文件,而縱觀這些文件,都突出了銀監會引導資金脫虛入實、防控金融風險的意圖。

  再看證監會。證監會在一季度作出29項行政處罰決定,共計罰沒金額約49億元。3月30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公佈對鮮言操縱“多倫股份”一案做出行政處罰,同時開出逾34億元的罰金,這也是證監會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具體來看,證監會決定對鮮言操縱“多倫股份”行為,沒收違法所得5.78億元,並處以28.92億元罰款,同時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另外,一些只有違法行為、沒有違法所得的所謂“悲催”違法者也受到了懲罰。

  保監會也在動手。2月24日、2月25日,保監會連續兩天分別對前海人壽、恒大人壽的相關責任人做出禁止進入保險業10年和5年的行政處罰。對“不守規矩”保險公司採取的處罰措施,也體現出嚴字當頭的監管導向。

  這些重拳罰單的背後,正是近年來不斷積累的金融亂象以及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不僅損害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也引發資金脫實向虛和資産泡沫,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的時候。監管部門頻頻出招也許只是一個開始,可預見的是,金融反腐的輪廓將會愈發清晰。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