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7年04月17日 10:42:3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6年4月19日)

習近平

  今天,我們召開一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這個會,我一直想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際網路事業快速發展,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紮實推進,取得顯著進步和成績,同時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召開這次座談會,就是要當面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共同探討一些措施和辦法,以利於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

  剛才,幾位同志講得很好,分析了當前網際網路發展新情況新動向,介紹了資訊化發展新技術新趨勢,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聽了很受啟發。你們的發言,體現了務實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強烈的責任感,也體現了在網際網路領域較高的理論和實踐水準,對我們改進工作很有幫助。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能吸收的儘量吸收。下面,我談幾點意見,同大家交流。

  第一個問題,講講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民。

  聽了大家發言,我有一個總的感覺,就是對網際網路來説,我國雖然是後來者,接入國際網際網路只有20多年,但我們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推動網際網路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現在,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我國有7億網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從社會發展史看,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資訊革命。農業革命增強了人類生存能力,使人類從採食捕獵走向栽種畜養,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社會。工業革命拓展了人類體力,以機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産取代了個體工場手工生産。而資訊革命則增強了人類腦力,帶來生産力又一次質的飛躍,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領域發展産生了深刻影響。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説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們13億多人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

  我國曾經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後來在歐洲發生工業革命、世界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喪失了與世界同進步的歷史機遇,逐漸落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想起這一段歷史,我們心中都有刻骨銘心的痛。經過幾代人努力,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如此之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決不能同這樣的歷史機遇失之交臂。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是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責任,是對前人的責任,也是對後人的責任。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這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古人説:“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總體上説,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産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網際網路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我們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帶動全社會興起了創新創業熱潮,資訊經濟在我國國內生産總值中的佔比不斷攀升。當今世界,資訊化發展很快,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我們要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資訊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大動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對實施網路強國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實貫徹落實好,著力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資訊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資訊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相比城市,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頻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可以做好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發展智慧製造,帶動更多人創新創業;可以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産智慧化、經營網路化水準,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可以發揮網際網路優勢,實施“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文化”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以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網際網路,讓農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可以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資訊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資訊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等等。這些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做了嘗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有專家提出,我們的國家治理中存在資訊共用、資源統籌、工作協調不夠等問題,制約了國家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水準。這個問題要深入研究。我們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資訊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要發揮其在這個進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資訊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資訊壁壘,構建全國資訊資源共用體系,更好用資訊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