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 如何走?

2017年04月14日 14:42:41  來源:中國國防報
字號:    

  4月15日,是第2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由大向強的新跨越,國家安全呈現拓展深化的新需求,安全態勢呼喚掌控全局的新觀念,國家治理構建安全中國的新格局。習主席深入思考新形勢下國家安全治理這一重大戰略課題,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實現了從傳統安全觀到總體安全觀的新躍升。

  保障實現中國夢的國家安全需求,把握更加豐富寬廣複雜的國家安全特徵,總體國家安全觀提供了贏得新的偉大鬥爭所要求的時代安全觀。國家安全觀從本質上反映了國家安全現實需求。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在清醒認識國家安全環境深刻變化,準確把握國家安全面臨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是綜合國家安全需求與國家安全形勢于一體,謀劃夯實國家安全基石的戰略決策。新形勢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國家安全總體更新。非傳統安全如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網路安全等,正在改變著國家安全的概念。國家安全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國家安全總體增容。戰爭制勝權從爭奪制高權到制海權、制空權,再到制太空權、制資訊權、制腦權的演進,都反映了國家安全空間和安全領域的拓展。國家安全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國家安全總體難控。當前,我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世界急劇變化增大了我國安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

  新安全觀具有新的歷史特點,表現在把握國家安全在世界大勢中的總體性,具有謀求國家安全的國際視野。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緊密關聯,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自保留一個安全“孤島”。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國家安全放在國際安全形勢中來思考,既有效應對外部種種不安全因素的衝擊,又以國家自身安全來促進國際安全。把握國家安全在民族復興中的總體性,具有謀求國家安全的大局意識。國防安全、國家安全、國際安全,都要自覺成為贏得新的偉大鬥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有機組成、有效因素、有力保障。把握國家安全在各個領域中的總體性,具有謀求國家安全的整體觀念。國家安全是各領域安全狀況的總體結果,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國家安全作為一個緊密相關、相互依存的系統,通過各領域的安全治理來達成總體國家安全的效果,又通過總體國家安全狀態的保持來推動各領域的安全治理。

  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安全準則,確定維護國家根本利益、促進發展大局的國家安全道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供了保證我國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科學安全觀。安全是一個從需求到實現的過程。國家安全的實現,經歷目標制定、戰略抉擇、道路確立到安全實踐等環節,貫穿其中的是一定的國家安全準則。國家安全的目標制定,必須遵從國家的基本價值目標;國家安全的戰略抉擇,必須經過方向選擇、重點比較、資源傾斜、利弊輕重的權衡;國家安全的道路確立,必鬚根據國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國情、基本需求。習主席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對國家安全的總體籌劃,核心之點是要確立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為保證國家安全指明方向、規劃全局、抓住重點。

  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彰顯國家安全本質。國家安全的本質是國家與人民的關係,也就是人民利益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國家安全保障人民安全,人民安全強化國家安全。這是國家安全的靈魂,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本質屬性。

  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守護國家安全命脈。政治安全包括制度安全、政權穩固、政局穩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政治之本,維護政治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冷戰結束後,不少發展中國家被迫採納了西方模式,結果黨爭紛起、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至今社會難以穩定下來,教訓十分深刻。

  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以經濟安全為基礎,夯實國家安全根基。經濟發展是國家發展之基,經濟安全同樣也是國家安全之基。經濟安全是在把握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過程中,通過主動作為、積極調控來實現的。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同樣也是保證我國經濟安全的大邏輯。

  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完善國家安全佈局。國家安全是一個整體佈局,成為系統安全、安全系統。否則,局部動蕩就可能釀成整體危機。軍事安全以武裝力量為手段,為國家安全提供軍事保障。文化安全是中華民族文化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始終保持強大生命力的文化態勢。社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晴雨錶”。當前,我國社會矛盾明顯增多,社會穩定進入風險期,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意義重大。

  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改善國家安全環境。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安全威脅,合作安全、集體安全、共同安全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選擇。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安全事務,例如,呼籲堅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從根源上解決核恐怖主義和核擴散問題,積極推動核安全國際合作。

  習主席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處理好五對關係,實際上也是掌握好國家安全體系的五組支架。五對關係的內部關聯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連接,構成了國家安全體系的總體框架。一是實現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的良性互動。建設和諧世界營造外部安全,建設平安中國築牢內部安全。二是實現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的共同鞏固。歷史告訴我們,捍衛領土主權就是保衛國民安全,保衛國民安全就要誓守國土安全。三是實現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統籌治理。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只有産生先後、形式不同的區分,並沒有孰大孰小、孰重孰輕的區分。四是實現發展問題與安全問題的有機統一。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五是實現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的相輔相成。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各國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作者係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