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將歷史暢想種進現實

2017年04月14日 13:5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電 題:“一帶一路”將歷史暢想種進現實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一個月之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發起的2017年最重大的國際盛會。三年多來,在中國的推動下,一個將“一帶一路”倡議從中國版升級為世界版的共識正在迅速凝結。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首次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豎立起世界合作共贏發展的里程碑。此後,“一帶一路”倡議在歷史線路圖基礎上不斷吸引更廣地域的國家參與,各種文化在這一倡議下靈感迸發,賦予“一帶一路”更先進、更和諧、更可持續的理念,使之日益清晰地呈現為面向世界、指向未來的開放性發展藍圖。

  今天,“一帶一路”已經從中國倡議轉變為全球共識。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倡議,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今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第2344號決議,呼籲各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並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

  三年多時間,中國已將“一帶一路”從倡議實現為功能日漸完善的國際公共産品。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新型跨國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深化金融合作、強化金融治理等提供資金支援,力爭在世界經濟的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惠及萬邦,它已經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深化國際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在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仍超過9535億美元,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

  三年多來,中國一步一步扎紮實實將歷史暢想栽種在現實土壤裏。通過與哈薩克“光明之路”、澳大利亞“北部大開發”、歐盟“容克計劃”、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等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為地區和跨地區發展規劃奠定了基礎。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發展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一張橫跨歐亞屋脊上的振興地帶與合作網路正被悄然編織在一起,或者更準確地説,是被重新建立起來。而它,必將像古老的絲路一樣,為沿線國家的發展帶來“如太陽般的光澤”。

  英國歷史學家弗蘭科潘在其暢銷著作《絲綢之路》中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慨嘆:“從東向西,絲綢之路正再次崛起。世界的重心將再一次回到它千年之前的位置。”

  放眼世界版圖,“一帶一路”恢弘而壯美,它歷史性地將張騫曾經出使過的西域和鄭和造訪過的西洋聯繫在一起。而今,作為古絲路的發源地和“一帶一路”的首倡者,中國再次向世界發出了誠摯邀請。習近平多次向世界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一個月後,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將與來自亞洲、歐洲、非洲、拉美等地區的代表共商合作大計,共同將“一帶一路”打造成一份全球性的大事業,更好地造福世界。

  走過這三年多的時間,“一帶一路”倡議來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已經可以望見更高的發展維度。中國正在倡導各國攜手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綠色之路、健康之路、智力之路、和平之路。這將是“一帶一路”參與國實現彎道超車,後發先至的歷史機遇。如何凝聚最大共識,實現共同跨越式發展,同時兼顧各國參與的舒適度,是中國舉辦此次高峰論壇設置的高難動作,而書寫答案的將是每一個參與者。

  回望千百年前的古絲路,大漠駱駝與海上舟楫留下了一個個傳奇和一串串文明印記。歷史深刻地啟迪著現實與未來。而今,中國人繪就的“一帶一路”藍圖再次勾起世界對絲路盛景的期待。古老的絲路精神能否再次跨越時空演繹新的傳奇?此次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如何領唱,各國如何合奏,確乎令世人期待。(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