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超級空中路由器”實踐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

2017年04月13日 08:47:01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實踐十三號衛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攝影:葉樂峰)

  4月12日19時04分,實踐十三號衛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作為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通信總容量超過了之前中國研製的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由於不受地麵條件的限制,這一“超級空中路由器”將可以為偏遠地區,以及移動中的車輛、輪船、飛機、高鐵等提供優良的寬頻服務。

  4月12日19時04分,實踐十三號衛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該衛星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是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周志成説:“該星在中國高軌衛星領域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在我國高軌衛星上使用電推進(無需消耗化學推進劑)完成全壽命期內南北位保任務,衛星承載能力顯著提升;首次在我國衛星上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頻通信系統,通信總容量超過20Gbps;首次在我國高軌衛星上搭載鐳射通信系統;首次在我國高軌長壽命通信衛星上平臺所有的部件實現百分之百國産化;首次在我國衛星上將技術試驗和示範應用相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既滿足新技術在軌試驗的目的,又滿足載荷示範應用的要求,提高工程綜合效益。”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在山區、沙漠、草原、海洋等地區,資訊傳遞仍然存在盲區,同時,受經濟發展不均衡以及地理條件的限制,部分地區的寬頻接入設施還比較落後。而實踐十三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就“超級空中路由器”,能夠覆蓋中國除西北、東北的大部分陸地和近海百公里以上海域。同時,由於不受地麵條件限制,實踐十三號還可以憑藉其快捷組網、高速接入的特點以及低成本優勢,為車輛、輪船、飛機、高鐵等移動載體,提供寬頻信號。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劉方説:“實踐十三號衛星可以實現無縫‘動中通’。‘動中通’是指車輛、輪船、飛機等移動載體在運動過程中的衛星通信保障。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天的飛機乘客超過120萬人,平均每天的鐵路客運量達到760萬人,但乘客的上網體驗卻非常不佳:飛機機艙內無法上網,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時斷時續,遊輪駛出境口後變成資訊孤島,乘客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以上問題是由於地面移動網路無法實現全面覆蓋,或即使能覆蓋、但跨越不同區域導致切換過於頻繁,難以為高速交通工具提供服務。而實踐十三號衛星採用天地一體化設計理念,其中一項重要業務就是提供高速‘動中通’,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車載或船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航空、航運、鐵路等各類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聯通世界,徹底改善上網體驗。”

  據了解,中國每年有超過6000萬人參與徒步、登山、越野、自駕遊等戶外項目,但因為戶外地區通信信號差甚至完全沒有信號,每月有近千起迷路或失聯事件發生。更重要的是,當地震、水災、海嘯等發生時,一旦地面固定和行動通訊業務發生損毀或癱瘓,就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繫,導致不可挽回的生命或財産損失。而實踐十三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將可以發揮“應急通信”的關鍵作用,為救援工作提供通信保障。實踐十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周志成説:“據統計,中國每年有超過6000萬人參與徒步、登山等活動,也經常出現一些問題。實踐十三號衛星用戶終端小,攜帶很方便,所以在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地面電纜斷了的情況下,用戶可以直接跟衛星聯繫,建立聯繫,降低災害損失。”

  據了解,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通信衛星的研製與應用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與美歐等強國相比,在衛星技術水準、産業規模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為此,中國將進一步推動通信衛星技術及産業的發展。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一司副司長趙堅説:“後續我們將積極推進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新一代大容量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平臺的研製。首顆星也將於今年6月完成發射。二是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實施。三是啟動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重大科技工程建設。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工程是國家面向2030科技創新,新一輪啟動的重大工程之一。該工程完成建設後,將大幅提升我國衛星通信服務能力,並推動我國電信服務網路向全球服務的轉型升級。”

  據介紹,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是中國衛星通信産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機遇期,尤其是去年,中國國防科工局聯合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資訊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企業參與和投資建設、合作運營通信衛星電信港”。

  (原標題:“超級空中路由器”實踐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 將為偏遠地區以及飛機、輪船提供寬頻信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