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京津冀及周邊環保督查:946家企業7成有問題

2017年04月13日 07:0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湯琪)“4月8日至11日,28個督查組均進行了現場督查,共督查946家企業(工地),發現679家單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約佔檢查總數的72%……”

  12日,環保部官網對外公佈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首份“戰報”。此番強化督查被稱作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目前,該行動已發現哪些問題?違規企業如何“花式”作假?一系列話題頗受外界關注。

  “最大規模”行動已查出啥問題?

  近日,環保部宣佈,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2+26”城市具體為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濟寧、菏澤市,河南省鄭州、新鄉、鶴壁、安陽、焦作、濮陽、開封市。

  4月12日,環保部官網發佈通報稱,4月8日至11日,28個督查組均進行了現場督查,共督查946家企業(工地),發現679家單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約佔檢查總數的72%。

  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注意到,這是該行動啟動以來,環保部首次對外公佈“戰報”。在通報中,督查組列出了發現的主要問題:

  ——仍有不少“散亂污”企業違法生産

  通報稱,28個督查組共發現“散亂污”企業違法生産、排查不清等問題116個。

  其中,北京市部分地區“散亂污”企業整治進展緩慢。例如,北京市大興區安定鎮政府提供的111家名單,目前僅完成清退16家,抽查4家企業中,3家仍違法生産。

  ——7家高架源企業自動監控設施不正常運作,甚至弄虛作假

  通報顯示,山東省淄博綠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自動監測工控機內安裝有兩個數據平臺,數據不一致:經通入濃度為501mg/m3的二氧化硫標氣測試,一個數據平臺軟體顯示二氧化硫為569.90mg/m3,另一個顯示二氧化硫為51.05mg/m3,上傳環保部門二氧化硫濃度僅為實際二氧化硫濃度10.19%,數據嚴重失實。

  ——165家企業治污設施建設不完善或不正常運作

  通報顯示,天津三達鑄造有限公司現場檢查雖未生産,但沖天爐配套的污染防治設施損壞嚴重,澆鑄、打磨、噴漆車間無污染防治設施;山西晉城市天澤煤化工集團股份公司化工廠廠區有機廢氣無組織排放嚴重,氣味刺鼻;脫硫塔再生槽水PH值線上中控和現場監測均為6,無法起到脫硫效果等。

  此外,個別工業企業污染物仍超標排放、分企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治理不到位等問題也通報在列。

  強化督查如何展開?

  ——每個城市全年共安排25輪次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第一季度空氣品質專項督查剛剛結束,此番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隨即展開。

  據媒體報道,按照安排,每個督查組8人,對上述城市開展駐點督查,兩周輪換一次,每個城市全年共安排25輪次。4月7日晚,參加第一輪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224人已全部到位,並與被督查城市開展工作對接,正式啟動現場督查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受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委託,4月7日至8日,副部長翟青前往河北省滄州市,現場檢查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協調保障情況,確保督查工作順利開展。

  部長親自部署、全局調度,副部長一線指揮、具體協調,有媒體評論稱,此番強化督查“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為何如此受重視?

  ——部分城市實現“大氣十條”目標難度不小

  從環保部歷次督查情況來看,一些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反覆出現,壓力傳導不到位、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長期存在。

  官方數據顯示,自2016年冬季以來,北方部分地區重污染天氣頻現,具體到上述“2+26”城市上,一些城市污染物濃度反彈力度還很大,有的甚至接近50%。

  2013年,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如今已步入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但據媒體報道,從今年1-2月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一些城市實現“大氣十條”明確的改善目標,難度不小。

  據了解,這次大規模督查是在日常督查的基礎上加碼一年,目的就是為了層層傳導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督政與督企並重,確保工作分工真正落地見效。(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