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廖明:安全行駛100萬公里 書寫地鐵司機驕傲

2017年04月11日 14:48:58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對於安全,他一直秉承著“安全行車無小事”和“運營1分鐘,安全60秒”的理念,安全行車里程達到100萬公里;對於服務,他深知自己的崗位是北京地鐵的窗口,一言一行都關注著北京地鐵的形象,“文明執乘為乘客,安全位移保正點”是他始終堅守的服務信條。他叫廖明,是北京地鐵十三號線的一名地鐵司機,他在這一崗位上默默奉獻了近30年,是目前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里程最長的人。

1

  人車合一 承載生命重托

  地鐵司機這個職業,看似平凡,實際上卻承擔著不平凡的使命。緊張的節奏,漫長的行程,生命的重托,都砥礪著他們的技藝與品格。

  32個春秋,地鐵已融入廖明的生命。1985年,廖明被分配到北京地鐵公司當實習司機,為了充分了解列車的每一處構造,他會利用休息時間泡在檢修車間向師傅請教,甚至把整台機器拆成零件,一件件琢磨。回憶起當學徒的日子,廖明打開了話匣子,“剛開始,師傅不同意我拆卸,我就假裝看不懂,師傅給我講得不耐煩了,只好由著我拆裝一會兒。等我把列車幾乎所有部件都過了一遍手,列車的構造也就摸透了!”

  2002年,地鐵13號線開通,很多地鐵司機覺得老線老車都摸熟了,不願意到新線重新學。在地鐵2號線工作了17年的廖明,卻毅然報了名。

  新型列車完全顛覆了以往老車的設計操作理念,甚至連最小的開關都變了名稱。對當時已經40歲的廖明來説,要和年輕人一起接受新理念、學習新知識,實屬不易。然而,廖明卻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迎難而上,把新、老車的技術相互對應著理解學習,總結出一些好的操縱方式和處理列車故障的方法,並將這些方法傳授給周圍的同事。

  “列車是有生命的,它非常懂事,非常理解司機的心情。當我們鼓勵它、需要它努力跑時,它真的會幫你使勁。當它拉了很多人跑完一段路程後,也會放鬆下來。這就是地鐵的節奏和表達。”廖明説。

  歸零心態 守護乘客安危

  手柄輕四兩,責任重千金。安全行駛的背後,是一刻都不敢鬆懈的高度緊張,在行車過程中,要全神貫注地感受列車和路況,大腦的每一個細胞都要跟著列車跑。這樣,列車有任何不適,路況有任何變化,司機都能第一時間敏銳地捕捉到,從而做到心中有數,及時採取預案。

  2016年3月17日上午,駕駛著地鐵13號線列車平穩駛入西直門站,廖明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夙願——安全行車100萬公里。

  100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25圈,是國內地鐵安全行車最長的里程。與之相對應的,是安全行車超過25000小時,150萬餘分鐘。創造這個100萬公里紀錄,比我們想像的要難太多!北京地鐵有著非常苛刻的標準:列車晚點5分鐘以上算事故;某個車門未關嚴列車啟動算事故;紅燈動車算事故;停車超過規定線算事故……觸犯一項,之前安全紀錄全部歸零。100萬公里,對於有些地鐵司機來説,可能是畢生難以企及的夢。

  “每一次出車,我們都要時刻保持警惕,及時發現行駛過程中的問題,果斷利落地解決問題,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鬆。因為我們身後所承載的不只是上千位乘客的安全,更是上千個家庭的安危。司機對自己越嚴苛,一趟車一兩千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才越有保障。責任感沒有極限,越激發越強。”

  2007年8月6日下午,13號線北段風雨交加,能見度非常低。列車即將進站,廖明當時感覺到眼前的場景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他的眼睛死死地盯著路面,但單憑視力無法辨識,為了保險起見,他立即採取了制動措施。列車一再減速,離近後才發現地鐵軌道上確有異物,原來是兩塊地毯,被狂風掀起來落在了軌道上。最終列車停穩了,距離地毯只有一米多遠。

  30多年來,廖明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和認真細緻的工作風格,避免了數不清的大小事故。

  2015年,廖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及“國企楷模北京榜樣”十大人物稱號。面對榮譽,廖明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只是眾多地鐵司機中的一個縮影,我真的沒做什麼特別的,保證乘客出行安全是我的責任。”

  薪火相傳 書寫地鐵人生

  32年來,廖明帶出了很多徒弟,其中有一些已經在車組裏面成了佼佼者。“我恨不得把積累的經驗,全都傳給徒弟、貢獻給地鐵。”廖明説,“其實我只是眾多地鐵司機的一個縮影,一個代表,有太多的人比我優秀!”

  廖明每天駕駛列車往返在地鐵13號線上,42公里一圈,64次開門、關門,100次主手柄操縱,300次呼喚應答,工作30年,這套規定動作從沒有出現過錯誤。他用最平凡的堅守,書寫著一名地鐵司機的驕傲。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