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商改住”屢禁不止 限購政策能否“一劍封喉”

2017年04月10日 09:39:37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在連續發佈限購政策後,北京市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成為首個對商住房限購的城市。

  這一公告規定,商業、辦公類項目(以下簡稱商辦類項目)應當嚴格按規劃用途開發、建設、銷售、使用,未經批准,不得擅自改變為居住等用途;個人購買應當符合下列條件:名下在京無住房和商辦類房産記錄的。在申請購買之日起,在京已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或者連續五年繳納個人所得稅。同時還規定商業銀行暫停對個人購買商辦類項目的個人購房貸款。

  商住房的存在由來已久,但如此動真格地限購,尚屬第一次。

  北京市商住房限購政策能否落地?這一政策將帶來哪些影響?《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房産機構都在等實施細則

  北京市的商住房限購公告發佈後,記者採訪了北京一些房地産機構。

  房地産租售服務平臺安居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商住房分兩類,有一類商住房在項目立項時是商業類,比如酒店,一般我們能看到的就是沒有天然氣的這類房子,這類商住房現在不能以個人名義購買,只能是企事業單位或者公司購買。還有一類商住房在立項時為公寓用途,公寓類住房既可以辦公也可以居住,個人可以購買”。

  對於目前北京市商住房的銷售情況,安居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的商住房都暫停網簽了。根據新的政策,大部分購房者都不符合資質要求。具體房源怎麼操作,建委還在研究,所以情況也不太明朗。看情況,商住房的價格應該會下降,所以購房者也都還在觀望。

  對於二手商住房的轉賣,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二手項目出售給個人時需滿足名下無房且在北京已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或者連續五年繳納個人所得稅兩個條件。銀行對個人商住房貸款已經停止了。“現在很明確的是,如果外地戶籍買二手商住房就要交全款。自從這個政策下來後,銀行還沒辦理過任何一筆商住房的貸款,本地戶籍買説不定能貸一部分,但是也很難説,因為政策剛剛出臺,我們也在等實施細則”。

  房産仲介鏈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公司所有的商住房項目都停止操作了,都在等建委的實施細則,只有實施細則出來之後才能有進一步的消息,至於房價走勢怎麼樣還不知道,得根據實施細則來看”。

  對於商住房限購政策,鏈家工作人員表示,“這是硬性規定,誰也繞不過去,必須完全符合政策規定才能買”。

  在公告出臺後,監管機構也接連出手。

  北京市住建委官微發佈消息稱,北京搜房網房天下獨立房地産經紀有限公司發佈“商改住”項目資訊,屬於虛假宣傳商辦類房屋居住用途。執法部門已啟動執法程式,目前搜房網已經下架全部涉嫌“商改住”項目的資訊,涉嫌違規的房地産經紀也遭到登出備案的處理。

  另據媒體報道,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在執法檢查中發現,卡夫卡公社、中弘北京像素、石景山萬達廣場、天通公園裏商辦項目等所在區域的15家房地産仲介門店,涉嫌違規代理商辦類房屋銷售、虛假宣傳商辦類房屋居住用途,因而被責令停業整頓,接受進一步調查處理。

  記者試圖與上述新聞中提到的商辦項目取得聯繫,但有的售樓處電話已經找不到,有的售樓處電話打不進去,還有的售樓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能找二手房仲介。

  記者與卡夫卡社區和萬達廣場的二手房仲介取得了聯繫,對方都回復稱,因為政策停售,所有與之相關的工作都停了,新房源二手房都一樣,要等更進一步的實施細則。

  非京籍剛需族轉購二手房

  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諮詢一名房地産仲介,對方向記者推薦了位於北京亦莊的某商住項目,“這是公園地産,品質很高”。

  “需要以公司名義全款買。”房産仲介特別強調。

  在諮詢另一名房地産仲介過程中,記者提出,“能不能先註冊一個公司再買房”?對方回復稱,“看現在的政策規定好像是沒問題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會有什麼麻煩也不知道,畢竟政策剛下來,建議再等等”。

  對於一度缺少購房資質的購房者而言,往往對商住項目有一種特殊情結。

  “現在商住房都要全款買了。”在北京打拼數年的方女士對記者説。

  多年前,方女士就關注過上述新聞中提到的中弘北京像素樓盤。

  “那個時候很便宜,大約四五十萬元一套。”方女士説,“不過家裏不同意,覺得商住房給人感覺比較怪,建議我還是買70年産權的住宅。”

  不久前,朋友又給方女士介紹了一個商住項目,位於北京通州。

  “對外價格每平方米5萬多元,內部價格大約每平方米3萬多元,不到4萬元。不過,朋友跟我説的時候太晚了,當時首付需要一半,也就是一百多萬元,而且時間也很倉促,離開盤只剩3天,實在湊不出首付。”方女士不無遺憾地説,“現在就更買不起了,全款肯定湊不出來。這個房子的位置確實很好,樓下就是地鐵,而且是精裝修。”

  方女士今年將獲得購房資質,她告訴記者,“我還是準備購買二手房,算首套房。商住房現在自住應該還是可以,但是以後肯定不好賣”。

  開發商鑽政策空子“商改住”

  北京住建委在檢查中還發現,林肯公園、萬科天地、恒大未來城、泰禾中央廣場、龍湖西宸廣場、尚峰一號6個開發項目涉嫌將規劃批准的商業辦公用途改變為居住用途對外宣傳並銷售,目前這6個項目已被停止網簽。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業、辦公類項目應當嚴格按規劃用途開發、建設、銷售、使用,未經批准,不得擅自改變為居住等用途。對規劃用途為商辦類的房屋,仲介機構不得以任何方式宣傳房屋可以用於居住。對違規代理商辦類房屋銷售或者虛假宣傳商辦類房屋居住用途的仲介機構,依法登出機構備案,直至吊銷營業執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將繼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一經發現,立即查處,絕不姑息。

  記者在一家房地産網站上發現,有房地産仲介在銷售上述新聞中提到的項目,記者與對方取得聯繫後,對方表示,“那應該是很久以前發佈的消息,我現在已經不做這個項目了”。

  這家房地産網站顯示,這條銷售資訊大約發佈于五六天以前,對方對此表示,“可能是別人又重新發佈了一遍”。

  房地産仲介青睞商住房,與北京市多年的限購政策有關。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觀察2008年以來北京酒店式公寓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市場規模總體處於擴大的態勢。在2008年供應套數為11511套,而到了2009年就上升到了22349套。經歷了2011年限購政策調整、2012年普通住宅市場復蘇的階段,到了2013年開始供應套數呈現出逐年攀升的態勢,説明限購政策下此類産品潛在的投資價值增加。2015年為29547套,到了2016年則為41739套。2016年供應套數創下了新高。總體上看,供應增加和市場銷售行情較好有關。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對於酒店式公寓的購房政策和供地政策都開始收緊。此類政策效應在2017年前兩月得到了體現,即供應總套數僅為770套。

  在商住房行情看漲的情況下,一些開發商也開始“商改住”。

  記者發現,早在2011年,北京市住建委會同市發改委、市規劃委、市商務委及市國土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部門聯動,完善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通知》,其中規定,2011年6月1日起,商業、辦公類項目不得設計成住宅的格局,不能設立單獨的衛生間,開發商自己打隔斷出售的商鋪將無法辦理房産證。

  但現實情況卻是,“商改住”現象屢禁不止。

  北京一家施工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了一個“商改住”的事例,“本來按照規劃就是商業項目,驗收完成之後,甲方又開始一通改”。

  “比如加隔墻之類的,然後開始作為住宅往外賣。”這名工程技術人員説,“有些地方需要改結構再加固。這個應該是不符合規定的,規劃裏應該寫清楚項目的用途,不能隨便改,是開發商鑽政策空子。”

  在被問及“商改住”是否存在安全風險時,這名工程技術人員出言謹慎,“這個不好説,應該是沒什麼風險,肯定不會塌”。記者 杜曉 實習生 張佳欣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