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解讀: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 三個視野看雄安

2017年04月10日 15:21: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編者的話

  在春意盎然的時節,黨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出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也是關乎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

  雄安新區的設立在新形勢下既立足解決當前問題,又著眼長遠發展大計,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為此,《思想者》特邀3位學者進行解讀。

  按照黨中央對其地位的表述,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對此,可以從三個層面認識這一歷史性事件。

  以戰略的視野看雄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經過幾年紮實謀劃、積極推進,這一協同發展進展順利,但離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資源有序有效配置的大都市和城市群目標還有差距,特別是切實破解“大城市病”還有許多棘手問題。

  謀劃一整套京津冀全方位發展戰略,必須從頂層設計的戰略角度考慮方案,從資源分佈的優化角度尋找載體。這既要尊重既存,綜合利用好京津冀特殊的政治、文化、産業和人口等資源,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建構新的有效載體來承接非首都功能,拓展京津冀區域發展新空間,實現這一區域各城市功能相助、協同推進、錯位發展。擬規劃建設的雄安新區,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得天獨厚資源環境條件,也具有較大未來發展想像空間,而且能夠吸納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較好的承載地。

  雄安新區的首要定位,需要與正在規劃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項戰略舉措,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佈局和調整優化京津冀空間結構中起到支撐作用。其未來的發展定位,還要能充分發揮京津冀各自比較優勢,在更加寬廣的華北區域形成生産、生活、生態三大佈局交相輝映,最終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中央還期望雄安新區在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先開發新模式上具有戰略上的引領作用。

  以創新的視野看雄安。按照黨中央的期許,雄安新區要成為繼改革開放之初以深圳特區為代表的珠三角開放和上世紀90年代初以浦東新區為代表的長三角發展之後,在新的歷史時點上成為具有重要經濟增長極示範意義、成為我國北方地區乃至全國意義上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的全新城市標本。其未來的發展,不僅具有全國意義,亦有望在世界城市化發展上留下可圈可點的借鑒意義。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就是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將其建設成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集中起來説,就是要打造成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

  從總書記提出的要突出的七個方面重點任務看,均是以創新為核心。新城是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創新資源集中城市、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創新城市,以及體制機制開放和人本包容性城市,等等。創新是雄安新區建設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創新也是這樣一個新城市發展的目標和動力。所以,雄安新區不僅是對現有所有開發性新區各种經驗和得失的超越,也必須超越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只有以創新的視野推演雄安未來發展,才有可能跳出過往城市或新區的發展經驗、發展思維和眼光的局限。

  以未來的視野看雄安。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道路已開花結果,我們不僅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更積蓄了中國經驗、中國優勢和中國自信,今天的中國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完全可以集中制度優勢適逢其時地作出大事業。以未來的視野看今朝,建設雄安新區不僅是一項歷史性工程,也是我們這代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歷史遺産。只要我們自覺尊重經濟規律、尊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張藍圖幹到底,未來的雄安新區建設終將經得起歷史檢驗。

  胡敏(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