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高橋舞者”王超:把世界最高橋當藝術品去建好

2017年04月07日 13:50:46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王超,33歲便擔任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項目總工程師。12年來,王超先後參與了武漢陽邏長江大橋、貴州壩陵河大橋、江西九江長江大橋和杭瑞高速畢都段北盤江大橋四座世界級橋梁的建設。從一名技術員逐步成長為項目總工程師,他始終“奔跑”在橋梁施工一線。

  “讓我在橋梁建設的征途上奔跑”

  王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2005年大學畢業後,他進入國內建橋翹楚——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工作。剛參加工作,他就參與到武漢陽邏長江大橋的建設中,這座橋是當時世界第八大懸索橋。王超雖然是新人,但是他有一股拼勁兒,在主纜架設的半年裏,硬是沒有請過一天假,連續奮戰了180個夜晚。

  2007年8月,王超又投入到壩陵河大橋的建設中。這座橋是世界第六、國內第一大跨徑的鋼桁加勁梁懸索橋。建設過程中,王超發揮聰明才智,改進施工工藝,創造諸多小發明。

  2009年10月,九江長江公路大橋開始施工建設,工期壓力很大。剛結婚才7天的王超,顧不上與愛人的蜜月,便奔赴現場,開始了他的第三座世界級橋梁的施工歷程。

  畢業這麼多年,王超始終奮戰在建橋領域,隨著時間的砥礪淬煉,王超逐步成長起來,他也熱愛著建橋事業,每當家人和朋友有所不解,他都笑著説,“我喜歡建橋,每當看到自己參建的一座座橋屹立起來,我就不知道有多麼高興,既然幹了這一行,就讓我在這條征途上奔跑吧!”

  “山高路遠渾不怕,誓將高橋立黔巔”

  2012年9月,北盤江大橋開始建設,王超擔任該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生産技術管理工作。北盤江大橋是杭瑞高速貴州省內畢格至都格段的控制性工程,其橋面距離谷底高達565米,為世界第一高橋。該橋的建設,對西南地區尤其是貴州西部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2012年9月,項目剛剛進場,很多技術員看到現場的施工條件頓時傻了眼:通往施工點的道路只有一條不到兩米寬的臨靠懸崖的鄉間小道,而且年久失修,不僅起重機、挖掘機等大型施工裝備無法通行,即便是普通車輛也只能勉強通過,更讓人頭疼的是,這裡沒水沒電,要在這樣的條件下修建一座世界級橋梁,困難可想而知。年輕的技術員開始後悔到這裡來,甚至有的人頗有怨言,而作為技術總負責人,王超卻勉勵大家:“這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是越艱苦越能體現我們的價值。因為我們幹的就是鋪路架橋的事情,如果路好走,就不需要我們來了!”

  帶著無所畏懼的信念,王超帶領技術員們開始了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他們憑藉著雙腳進山進行勘察,每天早出晚歸,穿山越嶺,大山的路不好爬,王超的鞋磨破了三雙,摔過的跟頭數也數不過來。為了節約時間,“勘察隊”在野外吃著自帶的餅乾和礦泉水作為午餐,下起了雨,幾個人就擠在傘下,王超的胃病復發了,他就強忍疼痛,關節受不了山裏的寒氣了,就找塊護腿綁起。晚上,回到山腳下依然不能休息,簡單吃過晚餐後,又馬不停蹄地匯集數據、討論方案。就這樣,施工便道、供水供電的佈線、辦公生活區和攪拌站等臨建的選址均被勘察出來,隨後,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建設,兩條共8公里長的“18彎”盤山便道在“精雕細鑿”下從山腳延伸到山頂,600米高差的三級泵送供水管道在肩挑背扛下,從山谷底的北盤江筆挺而上,16000多平方米的臨建用地在山巒間“炮轟”而出,大型設備和建築材料可以進場了,水與電也通了——而這看似最為基本的事情,其背後的艱辛和汗水只有王超和他的“小夥伴”知道。

  “大橋是我們的作品,我們要對每一個細節負責”

  北盤江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世界級橋梁。“我們一定要把這座橋當作一件藝術品去建好,要對每一個細節負責,為這裡的老百姓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對於這樣一座意義非凡的橋,王超掩飾不住內心的自豪和建好大橋的決心。

  他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講標準,重規範”,唯有如此,才有資格醞釀出一顆“匠心”。王超常説,鋪路修橋是積德行善的事情,品質上不能出半點問題。他要用好國家的每一分錢,要時時刻刻為國家負責。他負責的項目要“安全零事故,品質零缺陷”。他用創新驅動生産,成立了“職工創新工作室”,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運用了鋼桁梁邊跨頂推施工工藝,並獲得成功,將大橋施工工藝推高到國際領先水準。

  轉眼間,一座世界級橋梁已經屹立在北盤江上,565米的高度在國際上得到了熱烈的反響。王超將自己的汗水灑在一座座橋樑上,他就像一個舞者,為建造中國的超級工程快樂地舞蹈著,闊步前行著。(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