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成思危女兒分享家族“傳家寶” 精神財富成人立事

2017年04月06日 10:40:26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成思危是我國著名的經濟、管理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和中華職教社的領導人。

  1935年,成思危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6歲時,成思危離開優越的生活環境,瞞著父母隻身從香港回到內地,投身新中國的建設。1981年,46歲的他已經成為我國化工戰線的知名專家,並在化工部擔任領導職務。這時,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赴美國攻讀MBA學位。學成後,他推辭了美國公司和研究機構的邀約,選擇回國效力。1996年,他當選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他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提出的“風險投資”一號提案,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掀起了中國風險投資大發展的序幕,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1998—2008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15年7月12日,成思危安詳地走完了他八十載為國為民不懈奮鬥的一生。

  海外網與成思危先生“有緣”。2014年3月上旬,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做客海外網“高端訪談”節目,對當時大熱的“人民幣國際化”等相關問題進行解讀。而那時,海外網(m.haiwainet.cn)剛剛成立一年多,知名度和影響力都不是很大,很多有名氣的人回絕了我們的採訪邀請。而成先生如約而至,沒有預想的高高在上,為我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給海外網留下了“專業、認真、嚴謹”的印象。“希望通過你們,向所有的觀眾問好……”演播室裏的成先生和藹謙遜,他的音容笑貌恍如昨日。

  2017年4月3日上午,筆者有幸參加了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召開的《成思危紀念文集》發佈會。並採訪到了該書主編,也就是成先生之女、成思危基金會理事長成卓女士。在與成卓交談的過程中,筆者更加增深了對成思危的了解。

  成卓女士在接受海外網的採訪中指出,“父親的對我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在家裏他就是我的良師益友。他的堅韌不拔的創新精神對我的影響是特別大的,所以我在人生中會選擇去做一些對自己有所挑戰的事情,也願意接觸一些新的事物,去學習、掌握。”

  談到成思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成卓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她講道,父親從小喜歡化學,在香港時,奶奶專門給他設了一個化學實驗室,瓶瓶罐罐一堆,不時有各種難聞的氣味飄出,而他經常弄得滿臉都是黑的。

  “他是我的英雄”。成卓告訴我們,成家的傳家寶就是“自強不息”四個字。爺爺在父親12歲時傳給了他,父親在她12歲時又把這四個字寫在送她的筆電上。父親的一生都在踐行這四個字。從2007年得癌症後,他就説之後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所以不聽任何人勸告,全身心投入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2015年6月的時候,他在病床上用沙啞的聲音告訴成卓,要學老爹心紅膽壯志如剛。成卓説,雖然他80歲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完成了比常人多幾倍的工作,他活的每一天都沒有浪費,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春秋時期,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成思危時刻牢記國家安危的責任,在逆境中不沉淪,在順境中不懈怠,為強國富民無私地奉獻了一生。斯人已去,對其精神的傳承,便是最好的紀念。(文/欒雨石)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