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與夫人李佩骨灰合葬

2017年04月06日 09:12: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4月5日,人們在郭永懷和李佩先生合葬儀式上獻花。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4月5日,人們在郭永懷和李佩先生合葬儀式上獻花。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題:50載後“重相逢” “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與夫人李佩骨灰合葬

  董瑞豐、陳傑

  一位是“兩彈一星”元勳,以身報國的烈士;一位是桃李滿天下的語言學家,被譽為“中科院最美玫瑰”。伉儷情深,50載後“重相逢”——這個清明節,後人將兩位先生的骨灰合葬。

  蒼松翠柏環繞,5日上午,郭永懷與夫人李佩二人的骨灰被合葬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郭永懷塑像之下。“一對伉儷,兩種傳奇;懷瑾佩瑜,師表後繼。”碑文這樣寫。

  “老一輩科學家甘於奉獻、不謀私利的精神令我們景仰,紀念他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合葬儀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説。

  郭永懷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重要奠基人,曾任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1956年從美國回國後,他為新中國核彈、氫彈和衛星實驗事業作出巨大貢獻。1968年,郭永懷從核子試驗場返回北京時因飛機失事犧牲,終年59歲。在飛機失事起火瞬間,他與警衛員緊緊抱成一團,用血肉身軀保護絕密技術資料。1999年,郭永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力學所的“郭永懷副所長辦公室”裏,如今仍保留著郭永懷生前使用過的紀念印章、計算尺、懷錶,以及犧牲時留下的遺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鏡片和手錶。

  郭永懷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與錢學森共同提議創辦了中國科技大學。“郭先生跟我們説:我只考慮為我國近代力學當鋪路石,你們也好好幹,為以後的人創造重大成果奠定基礎。”郭永懷的學生、89歲的中科院院士俞鴻儒回憶。

  李佩是著名語言學家,與郭永懷同時回國後,曾長期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教授。改革開放初期,她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在科學界的聲望很高。2017年1月,李佩因病醫治無效離世,享年99歲。

  “李佩先生奔走在人才培養的第一線,為科技人才培養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董軍社説,郭永懷先生和李佩先生在時代大潮前作出了自己應有的價值選擇,為我們詮釋了在一個時代中個人應該有怎樣的責任與擔當。

  郭永懷犧牲後,李佩堅持要求將郭永懷的存款5600元作為黨費上交。在當時的一封信中,李佩寫道:“黨的事業就是我們以及子孫萬代的前途和生命,我這樣做,或能稍為彌補他沒有機會完成他對黨的事業盡到最大努力的遺憾。”

  2007年,李佩又把全部存款60萬元捐給力學所和中國科技大學,作為郭永懷獎學金。

  “二位先生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力學所的所有員工。”中科院力學所所長秦偉説。

  1988年,在郭永懷犧牲20週年之際,他的骨灰被送到力學所,安葬在新立的塑像下。今年年初李佩離世,根據其本人及家屬意願,中科院力學所將二人骨灰合葬。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