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 17”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到“4 3”國有土地上住宅平房納入限購,短短的18天裏,北京針對房地産市場一連使出10個“大招”,招招劍指炒房。
從多部門聯合對“過道學區房”説“不”,到新建及在售商辦項目禁售個人,這18天裏,北京打出一套“組合拳”,“冒頭就打”,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從西城區豐匯園等小區周邊10家仲介涉嫌炒作“天價學區房”被停業整頓,到53家房屋仲介、分支機構被禁止從事房地産經紀業務,18天的執法檢查,讓開發商、仲介感到從未有過的威懾:嚴查房地産市場絕不是一陣風。
這一輪樓市調控,北京為何如此密集出招調控樓市?難道單純是為了堵住炒房的“漏洞”?其實,表面看似是“堵”,深層則是疏堵結合,本市正加快新房和住宅用地供應,一大批保障房也“在路上”;看似是“權宜之計”,但根本上是讓房地産市場穩定,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10項新政對症下藥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北京這一輪調控這麼‘狠’!”清明小長假一直是樓市買賣的旺季,但幹了五六年的售樓員小宋今年則在家徹底休息了起來。他所代理的大興某樓盤,因“商改住”被停止網簽。
北京這一輪樓市調控起于3月17日出臺的“加強版”調控政策。當晚小宋還竊喜:住宅限得越緊,就有越多人來買“商住房”。此前,這種違規“商住房”總打著“不限購”的旗號瘋狂叫賣,炒房人扎堆,擾亂著北京房地産市場。
但很快,板子“打”到了“商改住”的身上——3月26日,本市出臺新政:新建、在售商辦項目禁售個人,銀行也不得提供貸款。
類似的板子一塊接一塊。從3月17日到4月3日,北京多部門針對房地産市場調控出臺10項措施。“這一輪調控,北京並未像過去一股腦出臺大政策,而是換成若干個小政策,這樣的針對性更強、效果也更好,做到有的放矢。”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説。
“過道學區房”太熱,市住建委、市規土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就聯合發佈“三不政策”:在不動産登記中一律不能單獨辦理過戶等轉移登記;在公安機關戶口登記環節一律不能辦理落戶;在子女就學環節一律不能作為入學資格條件。
住宅平房異常走俏,市住建委立即出臺新政,將國有土地上的住宅平房納入限購,與通州以外普通樓房住宅的限購政策劃上了等號。
有人靠離婚炒房,央行營業管理部等部門就聯合打擊,離婚一年內貸款買房,商貸和公積金貸款都算二套房。
……
“系列政策也在提醒消費者,炒房需謹慎,不要再想方設法去鑽任何政策空子了,因為你能想到的、去炒的,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政策出臺的原因。”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説。
執法不間斷逼仲介收手
調控政策密集出臺,能不能落地見實效,就得看能不能真正執行。“樓底下的仲介關了!”最近,家門口的房屋仲介因違規經營被摘牌、關停成為不少老百姓身邊的高頻事件,不間斷的執法檢查緊盯著開發商、仲介有沒有認真執行新政。
3月27日,商辦新政生效的第二天,青年路地鐵站附近的玥盛行地産公司,大幅LED螢幕依舊閃著“想買商住房,就找玥盛行地産”。此事被媒體報道當天,市住建委執法部門就會同工商部門對該仲介進行了突擊檢查。該公司也因虛假宣傳商辦類房屋居住用途的違規行為,被責令停業,並依法登出房地産經紀機構備案。
幾乎同時受到處理的,還有卡夫卡公社、中弘北京像素、石景山萬達廣場、天通公園裏商辦項目等所在區域的15家房地産仲介門店,這些門店涉嫌違規代理商辦類房屋銷售、虛假宣傳商辦類房屋居住用途,也被責令停業整頓。
執法檢查就像一張網在全市各區鋪開,逼著房地産仲介收手自查。“我們不賣了,代理不了了。”朝陽北苑地區的旭輝奧都“商住房”項目,此前由於不限購,被各家仲介當成一塊肥肉。商辦新政落地,北苑地區鏈家、我愛我家等多家房地産仲介門店所有類似房源都紛紛下線。
伴隨著新政落地,市住建委執法部門持續加強對房地産仲介機構的執法檢查力度,特意約談北京十大仲介機構,明確禁止仲介機構參與炒房。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一旦發現有仲介機構或經紀人參與炒房、哄抬房價等,將逢“漲”必查、逢“炒”必“辦”。
來自市住建委的數據顯示,自3月17日新政發佈以來,截至3月底,已有53家房地産經紀機構、分支機構因發佈虛假房源資訊、異地經營、違規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登出經紀機構備案。今後,這53家房地産經紀機構、分支機構將不得再從事房地産經紀業務。
“嚴查房地産經紀機構絕不是一陣風。”市住建委執法部門負責人説,對房地産市場秩序的執法檢查行動還將不間斷地持續開展,市住建委將會同發改、工商、地稅、銀監等部門繼續加大聯合執法查處力度,對違規主體將實施聯合懲戒,確保調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疏堵結合”穩定預期
18天裏10項政策出臺,看似是在堵漏洞、哪鼓起來壓哪,但背後則是要把房地産調控政策一步一步夯實,從根本上保持房地産市場的穩定。
一頭是堵,另一頭則是疏。來自市住建委消息顯示,本市正在加大新房和住宅用地供應,加快20萬套已拿地未開工和已開工未入市的在途商品房項目開發進度,儘快形成實際供應。
“供應上來了,預期也就穩了;預期穩了,就有益於房地産市場的穩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産管理系主任趙秀池説,北京調控“疏堵結合”,加大供應,正是在緩解老百姓心頭的購房恐慌。
與調控相伴的,是保障房加大供應和分配力度。備受剛需族歡迎、價格也更便宜的自住房方面,市住建委已會同市規土委初步梳理明確今年自住房擬供應項目地塊19個,已有朝陽等10個項目、9000套房源入市。今年,要確保1.5萬套自住房供地,力爭在10月底前開工建設一批,儘早形成有效房源供應,穩定社會預期。
“居者有其屋”的另一種實現模式是公租房。數據顯示,市住建委在今年的保障房建設計劃中安排了15個項目、1.1萬套公租房,滿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根據計劃,今年公租房的分配規模不少於1萬套,優先滿足保障房輪候家庭需求,適度擴大公租房保障覆蓋範圍。
“這些政策的積累效應正在顯現出來。”相關負責人説,從根上看,本市出臺的系列政策都是在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外,本市將加快建立完善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居者有其屋”。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