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育種專家林秀華:稻田間徒步兩萬里

2017年04月01日 14:48:04  來源:央視網
字號:    

1

  林秀華

  “我對水稻深深地癡迷著,實驗室裏挂滿稻穗、家裏墻上挂著稻穗,一天看不到稻穗,覺睡得都不踏實。”林秀華説。作為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建三江管理局農業科研所高級農藝師,林秀華從事科研育種工作已有27個年頭,她選育的“三江”系列水稻品種,填補了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早熟品種的空白,實現了第四積溫帶稻作史上的一次歷史性飛躍。

  心繫農民 黑土地揮灑青春

  1984年,剛剛從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畢業的林秀華,滿懷激情地來到了建三江,在這塊北大荒的黑土地上開始了漫長的育種道路。當時的她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讓農民們能多有一碗飯吃,能多幾分收成。

  建三江地處第三、四積溫帶,由於缺乏自育主栽品種,長期單一種植“空育131”,造成水稻抗病能力差、品種退化。作為北大荒的女兒,林秀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1996年對林秀華來説是一次人生的機遇和事業的轉折。當時,農墾總局啟動了寒地水稻優質高産多抗新品種選育項目,剛剛接手這個項目時,林秀華激動得晚上睡不著覺,有壓力,更有動力。那一年,林秀華在電視上看到袁隆平《攀登雜交水稻新高峰是我畢生追求》的演講,內心受到強烈震憾,於是暗下決心,把培育適合高寒地區種植的水稻新品種作為一生奮鬥的目標和理想。

  攻堅克難 稻田間徒步萬里

  糧食有價,良種無價。寒地水稻育種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低溫冷害,為打破這個“瓶頸”,林秀華從1997年就開始踏上培育良種的“萬里長征”。她四處求人、問同行、找資訊,只要得到一點線索,不管遠近都要登門收集。

  有一年,林秀華聽説吉林省農科院水稻所品種資源豐富,就登門拜訪。因為走得急,買不到坐號,在火車上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渴了就喝口礦泉水,餓了就吃口速食麵,來來回回不停地奔波。

  就這樣,她先後考察了省內外十幾個水稻所,行程2萬多公里,收集父本、母本材料500余份,為培育寒地水稻高産新品種掌握了彌足珍貴的親本。

  育種工作極其枯燥、單調,家裏、稻田、實驗室,“三點一線”,成為林秀華每天固定的路線圖,育種、觀察、記錄成為她每天固定的工作內容。

  水稻試驗田在郊區,林秀華每天騎自行車從家到田裏要往返十多公里,天不亮就起床,一天下來身上又是汗水又是泥,晚上常常累得倒頭就睡。15年來,她在泥濘的稻田累計行走了兩萬多裏。

  為了獲得實驗數據,林秀華需要蹲在田裏細心觀察,並作好性狀觀察記錄。尤其是端著保溫壺站在稻田裏做雜交時,為了避免把稻穗弄折,至少要5分鐘保持不動,哪怕被蚊子叮咬也得忍。往往一個月下來,林秀華身上被蚊蟲叮咬的地方整片整片地感染化膿。由於常期泡在水田裏,林秀華得了嚴重的風濕病,病情發作時,常常直不起腰、走不了路。

  七年孕育 新品種驚喜連連

  2002年夏天,林秀華主攻的試驗新品種“北墾優92-9”進入第七個年頭,試驗田裏的稻子長勢喜人,性狀、産量、抗逆性均很穩定,可新品種申報已經一年多了,遲遲不能審定、命名。

  “我開始動搖了。報怨、牢騷過後,不想幹了。多年來一直默默支援我的丈夫安慰我説,現在放棄了,以前的付出不就白搭了嗎?半途而廢是你林秀華的性格嗎!我回到試驗室,翻出原始記錄,七年來新品種繁育的一幕一幕浮在眼前,慢慢地恢復了自信,我確信這個品種是不會讓我失望的。”林秀華説。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2年秋,一場20年一遇的早霜降臨建三江,給水稻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多數農場水稻平均畝産不足150公斤,但是她們的參試品係“北墾優92-9”平均畝産卻高達465公斤。

  2003年1月,林秀華的參試品係被黑龍江省品種評審委員會正式命名為“三江一號”。寒地水稻高産新品種誕生了!抗低溫冷害、抗稻瘟病、優質、高産、早熟,這個當家品種的誕生,為黑龍江省糧食增産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在隨後的8年時間裏,“三江一號”在黑龍江、內蒙古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被農業部列為“水稻科技入戶工程”主栽水稻品種之一。

  “億噸糧,千噸汗,百噸淚,十噸歌”,經過老一代北大荒人的開發建設,北大荒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性轉變。作為新一代北大荒人,林秀華繼承老一輩優良傳統,把北大荒建設成為了“耕作在廣袤的原野上,居住在現代化的城鎮裏”的人間天堂。她堅信,北大荒人一定會把北大荒精神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一定會在北大荒這片沃土上不斷創造出新的更大的奇跡!(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