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理上網來兩會熱點】人才推動創新 創新驅動發展

2017年03月11日 11:10:37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解放思想,勇於擔當,敢為人先,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不僅為上海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指明瞭前進方向和路徑,而且對其他省市乃至國家的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敢創新、善創新、會創新,向創新要動力。當前我國處於經濟發展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階段,呈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三大特點,處於經濟發展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創新弱則國家弱,創新強則國家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面臨國內外各種複雜嚴峻的形勢挑戰,創新的價值更加突出。一個城市、國家的未來取決於創新能力,對於中國來説,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更加渴望創新、更加呼喚創新。這是因為,通過制度創新能提供“原動力”,通過科技創新能提供“主動力”,通過文化創新能提供“軟實力”。依靠創新,我們才能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所以,實施創新驅動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要求我們以全球化視野、民族化立場,搶佔科技與文化精神制高點,在基礎科學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的突破,在科技體制機制方面作出大的創新,以突破制約産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使機構、人才、裝置、資金、創意、技術、知識、資訊、項目、市場等一切創新元素與資源都充分活躍起來,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並實現最佳配置,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真正實現創新價值最大化,並贏得發展先機。所以,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這一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大力鼓勵創新、激發創新、支援創新、包容失敗 ,用制度確保創新者得到合理回報,用機制保障創新者的利益,用寬鬆、包容、開放、自由、探險、求異、批判的創新文化涵養和滋潤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使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敢為人先、開拓進取成為常態,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就能培植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持久競爭力。

  創新是引領國家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善於聚才用才至關重要。人才是一切創新創造活動的活載體,是知識的生産者、傳播者和運用者,創新需要人才的支撐,未來競爭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競爭。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一個國家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於這個國家人才的競爭。俗話説:得人者興,失人者崩。王夫之在《周易外傳》中説:“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可見,人才只有在人盡其才、各盡所能中才能發揮最好的效益與價值。人才終究是要“擇木而棲”的,如何善用人才、用好人才需要大胸懷、大魄力、大視野、大擔當、大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改革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借鑒運用國際通行、靈活有效的辦法,推動人才政策創新突破和細化落實,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這就為我們做好人才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指針。總之,通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營造人才成長和發展的優化生態環境與良好社會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創造的主體活力,匯聚人才,就能支撐起科技強國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

  作者簡介:李永勝,陜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分享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