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古韻新顏江兜村

2017年01月25日 15:23:5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網路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古韻新顏江兜村

  2017-01-25 03:1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有話説

  【新春走基層】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邱曉琴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海外遊子的觀念裏,“根”不僅是一個家,更是一份對故土難以割捨的情懷。

  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江兜村是著名的僑鄉,背靠巍巍草堂山,面朝滔滔興化灣,與江陰港隔海相望,坐落于新厝鎮的中部地帶。村子始建於宋代,自王氏先祖從南安遷居此地後,逐步融合閩都文化、莆仙文化,形成了重視傳承的良好風氣。

  現在的江兜村下轄8個自然村,750戶,2600人,卻有分佈在世界2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14350多位海外鄉親。近年來,江兜村村容村貌、民風民情在不斷變化,海外鄉賢的愛國愛鄉情懷也在不斷彰顯。

  海外鄉賢反哺桑梓,僑村變身“公園村”

  1月中旬,記者來到江兜村。沿著整潔的水泥路進村,兩側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江兜村黨總支書記王武林説,近年來,村子致力於提升鄉村整體景觀環境,投入337萬元資金,規劃了9個項目,其中已落實8項,如村莊保潔日常管理項目,北片公園建設,幸福路、海灘中路綠化,村道、國道照明設施安裝,全村配建現代化水衝式公廁等;另外,江兜海濱濕地公園也正在規劃建設中。

  家鄉建設成為海外鄉賢的最大牽掛。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該村走出去的僑賢不斷捐資,已有3000余萬元僑資投入到教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其中,91歲的新加坡僑領王福順一人捐贈便超過了1000萬元;2015年,在海外鄉親的建言和捐助下,一年內江兜村便建起了7座主題公園,成了遠近聞名的“公園村”。不少僑賢還提議保護江兜村的生態環境,村委明年準備興建佔地200畝的濕地公園。

  古跡“修舊如舊”,承載濃濃鄉愁

  每一座蘊含傳統文化的古跡,都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髓,也是海外僑胞的情感紐帶。江兜村正是“留住鄉愁”的美好縮影,歷經千年,江兜村保存有655平方米的三座厝古屋,內有保存完整的“天井、石座、瓦片壁”,村中還有千佛庵、大帝殿、韶靈廟等11處名勝古跡,這些都是江兜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為了讓更多僑賢留住鄉愁,江兜村對這些故居古厝“以舊改舊”,將文化元素融入村莊面貌改造提升。積極籌建農用品展示館,收集木格門窗、煤油燈、轱轆等農用品,重溫往昔歲月,渲染勤儉節約的氛圍,勾勒出“小橋流水蜿蜒過,雕梁畫棟參差落”的宜居畫卷。

  江兜村還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傳統民間文化氛圍濃厚。如今,江兜民間文化健康發展,社火、面塑、車鼓隊、腰鼓隊、管樂曲藝等民俗民藝遠近有名,其中車鼓舞入選了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近年來,江兜村被列為全省“美麗鄉村”示範村、福清市“幸福家園工程”示範村、全省首批傳統村落名錄等稱號。“我們有一個‘我是江兜人’的海外鄉親微信聯絡群,他們常在裏面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今年的春節、元宵節我們打算組織聚會,大家一起討論2017年江兜村的發展規劃。”採訪最後,王武林笑著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