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直擊東北經濟】廓清陰霾展現強勁動力:三問東北經濟怎麼了?

2017年07月25日 14:50:17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楊靜):踏入吉林省,一路走來,腳步未歇,從清晨七點出發,到傍晚七點回程,再到寫稿整理到深夜,這一路,我一直思考著為什麼會有唱衰東北經濟的聲音,東北真的進入發展“寒冰期”了嗎?僅僅是因為滑落的GDP?還是因為有些人戴著有色眼鏡看東北?亦或是“鍵盤俠”在背後的惡意攻擊?

  2016年1月10日,作為“直擊東北經濟——吉林行”中的一員,我開始了對吉林的採訪和觀察思考。我們帶著疑問甚至是偏見而來,也一路廓清陰霾,答疑解惑。

  一問:東北經濟市場缺乏活力?

  東北國企多,歷史久,舊有的體制機製造成了企業缺乏活力,市場競爭差。幾年前,也許是這樣,沉疴難除,新的力量就生長不出來。解放思想,激發市場活力就成為政府要解決的焦點問題。

  2016年前9個月,吉林省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2015年較2014年增長8.8%,2014年較2013年則增長10.3%,穩定增長的民營經濟收入以亮眼的數字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國家級“雙創”綜合性示範區已進入審批流程;華為等一批500強企業相繼落戶長春,2015年到2016年,長春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從24億到109億的飛躍性增長;長春新區獲批,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航太資訊産業園區、生物醫藥産業園等多個園區集聚,打造經濟新的增長極等等,這些都印證了東北市場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東北市場的活力將從這些項目中迸發出來。

  “政府要提供一個能夠有效保護市場、鼓勵競爭的市場交易環境”。人民大學呂冰洋教授這樣説。在交流會中,每位政府官員侃侃而談,各種數據信手拈來,積極回應記者提問,不回避質疑,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政府越來越靈活,積極探索新思路,規劃越來越清晰。政府在市場中能否通過考試,企業最有發言權,萬科松花湖度假區行銷管理企劃部董懂經理對政府當前的支援政策打了90分,他笑著説,也要留有進步的空間。

  二問:東北産業結構不合理、産能過剩?

  東北産業結構確實存在偏重化工型、偏資源型、偏傳統型的短板。長春市2011年第三産業在三大産業中佔比40.5%,到了2016年,提升至45.3%,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則表示,到2021年,實現旅遊總收入佔全州GDP的40%以上。結構性問題需要企業轉型升級,既要支援傳統支柱優勢産業改造升級,有中生新,也要大力發展新興産業。東北的産業結構調整應當因地制宜,穩步推進,這是由歷史環境決定的。東北經濟的振興不能丟棄傳統産業,整體工業基礎好,紮實的實體經濟發展,製造業提質增效,隨著歷史發展階段的演進,東北的傳統産業或許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另一個新引擎。

  産能過剩也要區分對待。對於東北而言,其中一部分相對的産能過剩,可以通過提質增效消耗掉。吉林石化的ABS産品曾停産三年,並非市場中此類産品真的過剩,而是産品的品質不達標被迫淘汰,面對鉅額的損失,吉林石化開展實驗300余次,調整工藝參數和配方1200余次,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最終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新的産品在市場上反而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煤炭鋼鐵行業去産能任務艱巨,吉林省也提前超標地完成了規劃任務,退出煤礦64處。

  三問:東北人習慣了在國企工作,缺乏進取精神?

  如果説這是給東北人貼的標簽,那恐怕沒人會願意接受。説到經濟的衰退,同行的東北同事似乎很無感,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教育醫療並未感到有什麼影響。講話幽默風趣,幸福感爆棚,長春市也連續九次被評為“最具幸福感城市”。無論是傳統國企的員工,還是民營企業的勞動者,或是記者同行,他們都説很滿意單位的發展,也很滿意自己的生活狀態。如果説滿足生活狀態,充滿幸福感就是缺乏進取,那似乎很多城市的市民都要躺槍了。

  延邊金剛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哲上世紀90年代初,帶著激情下海經商,到俄羅斯做生意,6年時間賺到了開啟事業大門的第一桶金。2003年,趙勇哲將全部資金投入,成立延邊金剛山食品有限公司,趙勇哲在這之前也經歷了一系列創業的失敗,處在人生的新階段,他的新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一泡菜企業。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吉林石化黨委書記邱克説,幾年前可能是這樣,大家幹多幹少都一樣,但現在要是這樣就難以生存下去。他説,企業虧損時在國企排名中處於末位,領導抬不起頭,企業盈利後,廠長出門都昂首挺胸有了底氣,員工的獎金也多了起來。

  東北人民在改革深化的道路上,也在努力調整,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人也許在變,但他們對家鄉對社會的信心從未改變過。

  東北經濟發展呈現的數據曾讓人“揪心”,然而東北的人民、企業、政府都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信心來自一系列“落地有聲”的政策,來自企業的競爭力增強,來自百姓對生活的熱愛。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何偉老師所言“東北經濟只是暫時性衰落,東北經濟把握機會,奮起直追,很有希望!”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