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國工匠篇|趙文武:高空“走鋼絲”的作業人

2017年06月09日 12:50:5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趙文武(勞模)創新工作室中,趙文武在講解無人機使用。(台灣網 李帥 攝)

  台灣網9月30日大連訊 (記者 李帥)趙文武,是一個結實、頭上略帶禿頂的大連漢子。1988年,20歲的他從大連電校畢業,成為一名送電工人,從此與高塔、輸電線路結緣。從開始的管好一個人,到後來的帶好一個班,他一直毅然堅守。

  送電工是電力企業中既艱苦又艱險的一線崗位。輸電的線路離地面遠,想要通過高塔走上導線,不止要克服高壓放電等專門層面的因素,而且還需要穿戴沉重的絕緣設備,既要體力過關,心理素質也要好。面對艱難險阻,他始終豁達以對:“既然幹上這一行,就要把技術學紮實,自己才能安全。把活幹好了,才有面子,才對得起企業。”他這樣説過,也這樣做著。

  在危險性高、技術要求過硬的輸電帶電作業中,他28年如一日,在堅守的崗位上,帶領同事們一步一個腳印的幹好每一項工作,並根據工作中的實際需要,利用先進工藝設計,降低工作的難度、增加工作的效率並提高工作的安全水準。

  與此同時,他還帶領班組員工不斷創新和改進帶電作業方法,先後有7項科技項目獲大連供電公司科技進步獎、2項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成果獎,並獲得了6項國家專利。他提出的輸電線路相間加裝間隔棒技術,有效降低了相間發生接觸引發危險的可能,並利用間隔棒的穩定支撐保證導線在大風等惡劣天候中移擺幅度極小化,使工人們上塔工作能夠更加安全高效的完成預定任務。

  大連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輸電帶電作業班,是趙文武現在負責的班組。同事們説,班裏有什麼雜事、難事、新事,趙文武作為班長總是第一個往上衝。他不止是帶頭人,還是業務的監督員。帶電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班裏不能有不會走線的人”。2010年冬,班組去巡線時,為了鼓勵年輕工友,趙文武帶頭上高度70米的鐵塔走線。吳瓊是班裏的新人,連上塔都不敢,是趙文武一直鼓勵著他,並在前面等著他。在趙文武的感染和帶動下,吳瓊堅持走完了全程。

  看到工作中能夠派上用場的無人機,趙文武的臉上充滿著欣喜,現在的工作中也已經有了多種輔助作業工具。剛進單位的時候,他每天跟著師傅換瓷瓶、接引線,在五六十米的高塔上爬上爬下,厚重的衣服下,汗水浸透衣背褲襪。他曾代表工區參加大連供電公司送電專業技術比武,成為技術尖子,並連續12年蟬聯四屆冠軍。從趙文武當班長至今,輸電帶電班連續多年被授予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人先鋒號”、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工人先鋒號”、遼寧省優秀班組等稱號。

  2011年,在大連供電公司班組建設大會上,公司宣佈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趙文武(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後,趙文武帶領成員先後完成12項創新成果,創新內容涵蓋了輸電所有分支專業。(完)

  

    大連供電公司設立的展覽室,趙文武帶領人員完成的創新成果以微縮模型的形式呈現。(台灣網 李帥 攝)

  

    大連供電公司設立的展覽室,趙文武帶領人員完成的創新成果以微縮模型的形式呈現。(台灣網 李帥 攝)

  

    大連供電公司設立的展覽室,趙文武帶領人員完成的創新成果以微縮模型的形式呈現。(台灣網 李帥 攝)

  

    趙文武手拿工作工具,向記者講述工作過程。(台灣網 李帥 攝)

  

    工作中用到的裝備。(台灣網 李帥 攝)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