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深圳直轄”聲音再現兩會 民間謠言助漲房價

2016年03月11日 14:48:34  來源:澎湃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代表建議考慮民間呼聲,將深圳直轄作為行政區劃改革試點

  前段時間,學者鐘偉在媒體撰文建議深圳與惠州合併,建立直轄市大深圳,再度讓“深圳直轄”成為熱議話題。

  “以前關於深圳直轄的傳聞一直都有,這説明它擁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坦白來講,無論物理空間,或者政策空間,深圳發展的確受到限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深圳龍崗南嶺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育彪在談及深圳未來發展問題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説。

  今年兩會期間,他遞交了《關於進一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支援超大型城市“擴容提質”的建議》,該建議與“深圳直轄”民意形成呼應。

  張育彪説,此前深圳直轄的不實傳言煞有介事,甚至助推東莞、惠州、中山等深圳周邊城市的房價水漲船高,“為什麼民眾信以為真,這也間接反映出了現實需要。”

  “國家可考慮順應民間呼聲,將深圳直轄作為行政區劃改革試點。”他在建議書中寫道,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價之所以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還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導致優質資源的過度集中。好的醫院、學校以及就業機會都在那麼幾個大城市的幾個區,人口過度集中必然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

  在他看來,大城市所存在諸多問題,多是地區發展不平衡、城市內部功能不協調所帶來的弊端。他認為,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需要學習“大禹治水”的思路——“堵不如疏”。國務院要支援北上廣深等超大型城市有序向周邊地區疏解部分城市功能,推進跨地區、跨市行政資源整合,實現大城市“擴容提質”,借鑒“大倫敦”、“大巴黎”建城模式,進一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推動有條件的超大型城市直轄。

  事實上,深圳特區只有短短的30餘年的歷程,但是在行政區劃上已經歷了數次演變。1979年,廣東寶安縣改為深圳市。次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從深圳市劃出327.5平方公里設立“深圳經濟特區”,並設立特區管理線,將深圳一分為二——特區內與特區外。2010年7月1日,深圳特區面積擴容近5倍, “二線”關外的寶安區和龍崗區被納入特區範圍,發展空間大為拓展。

  即便如此,擴容後的深圳土地依舊嚴重不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49.9%是生態保護用地,剩下的有12%是道路,如果去除一些用於未來經濟發展的預留用地,深圳能用的土地只有幾百平方公里。

  深圳土地的集約化和産出效益令人驚詫,以福田區車公廟片區為例,佔地1.18平方公里,卻集中了近6000家公司,就業人口達到30萬左右,一年的GDP超過了1000億元。

  幾年前,深圳當地政府已經意識到土地、能源、人口負載和環境均達到“難以為繼”的地步,故此“擴容提質”也是深圳正在面臨的現實問題。

  如果實現“擴容提質”,勢必要優化和改變現行的行政區劃設置。

  張育彪認為,廣東、深圳一直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國家各項改革的“試驗田”,深圳也面臨著提升發展空間的現實需要,所以國家應該將廣東、深圳作為行政區劃改革的試點,至於如何優化?需要從頂層設計去重視和引領。

  如果廣東要化解區域發展不均衡,首先要解決“富廣東”與“窮廣東”的問題,與其讓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靠攏”,不如讓發達地區主動向欠發達地區“蔓延”。

  他以“深莞惠3+2”城市圈為例,建議國家應該打破管理體制和行政區劃的條條框框,讓周邊城市的土地可以統籌納入深圳城市功能和産業佈局。

  他認為,雖然説對口幫扶是“先富帶動後富”的政治任務,容不得講條件,但是有了外溢發展的衝動做基礎,深圳在配置“人財物”時動力更足。

  張育彪還建議將“深汕特別合作區”上升為國家試驗,加強對地方區域合作的保障力度,由深圳主導,深圳、汕尾兩市合作共建。

  當前廣東省和深、汕兩市都正在積極推動合作區與深圳一體化發展,也就是在規劃計劃、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城市功能、市民生活等方面實現一體化。如果該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深汕特別合作區獲得跨越式發展,相當於合作區成為深圳的一塊“飛地”。客觀上佐證了“城市包圍農村”的輻射路徑和深圳直轄的必要性。

  張育彪認為,如果深汕特別合作區試驗經驗,將為中國範圍內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提供一個鮮活的“樣本”。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