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稱副熱帶高壓偏擺致北京今夏雨水偏多(圖)

2017年01月13日 10:37:0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我國七大江河表現相對平穩

  李小泉表示,總體而言,今年汛期以來我國雨帶並不是非常清楚,且不穩定。七大江河相對平穩,不像一些典型的年份出現洪水泛濫的現象。今年我國的雨並不是非常豐沛,但是有些月份局部地區降雨是偏多的。

  “今年夏季集中性降雨較多,局地性較強。”李小泉稱,像北京、上海、武漢和杭州等城市頻繁出現局地性暴雨,加上排水係統不暢,城市內澇頻次多了。但是,這些都是短時間的,持續一兩天或者幾個小時就會過去。

  今年夏天很多城市出現的“內澇”現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專家認為,城市化進程對降水的影響有著非常復雜的物理機制, 而對于城市化是否一定有利于局地降水的生成還存在一定爭議。因此,尚不能斷言像北京這種特大城市是造成降水時空分布特徵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但有分析認為, 城市熱島有助于城區上空降水的生成。

  延伸閱讀

  北京持續性降雨減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張立傑利用30年來北京13個觀測站夏季降水資料,對北京城區與郊區降水的時空變化趨勢分析表明,北京年降水有連枯、連豐、枯豐交替等變化特徵。無論是城區站還是郊區站,北京的夏季降水量均呈明顯下降趨勢,且城區的夏季降水量總體上要小于郊區。

  分析表明,地形仍然是決定北京地區降水空間分布的主導因素,但城市的影響日益明顯,夏季降水帶的高值區存在向西南城區方向延伸或移動的趨勢。

  北京地區降水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和中期偏多,而70年代中期、80年代前期和後期、90年代末期到21世紀以來降水偏少,尤其是1976年至1979年、1985年至1988年連續4年降水持續偏多和自90年代末期至2004年連續6年降水持續偏少。

  資料分析表明,近幾十年來,北京地區出現短持續性降水增多、長持續性降水減少的變化趨勢,應有其獨特的氣候背景。

  有研究結果顯示,近幾十年來我國北部地區夏季對流層上層冷卻,同時低層大氣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之下顯著升溫,從而使得該地區靜力穩定度降低,更易于在午後和傍晚前後激發出對流活動,導致短時降水增加。東亞夏季風的減弱使到達中國華北地區的水汽減少,發生持續性降水所需的水汽條件不易達到,故持續性降水的降水量顯著減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