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Irem Koker):“小心你吃的東西!貓肉,狗肉,他們有什麼吃什麼……大街小巷裏,食物裏都散發著芝麻油的味道。甚至連肥皂都是芝麻油做的。那個味道揮之不去……那兒沒有麵包,記得帶點在身邊。”等等……
聽説我要去中國的每個朋友無不提醒我注意上述事項。也許是因為如此,抑或是因為我對展現著世界經濟與政治未來的中國充滿了好奇心,當飛機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會有怎樣的際遇。
在東方世界迅速崛起巨龍的中心--北京待了三天后,我似乎明白了應該期待什麼。
儘管北京不是三天就能逛完的城市,更不可能在三天之內體味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但是我仍然能説上幾句我的感受。
首先,我意識到了我的朋友們對我説的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如今的中國,如今的北京與他們所説的截然不同。在中國南部一些城市,有人會吃狗肉, 但是在北京,大多數人都是不吃狗肉貓肉的。北京的飯店整潔乾淨,佳肴更是難以置信的美味。
在中國,各大商場,購物中心星羅棋佈,不計其數。在北京幾乎可以買到所有世界知名品牌。甚至有些牌子還未引進土耳其。西式餐廳更是隨處可見。
雖然在飯店裏仍然沒有麵包。但是你們經常會發現他們已經隨時準備好滿足你們“德國烤制”麵包的需求。
發現這些後,我不禁十分詫異。尤其所有這些都是對外開放政策後的10年或許20年之間的傑作。
最近15-20年間,中國變化極為迅速。中國如今已經廣泛被世界接受,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日益繁榮,在世界政治上,也越來越多人能聽到中國的聲音,中國也有了更多的發言權。
遊走在北京街道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奧運會的痕跡,雖然三年已經過去。因為奧運會這場盛會,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中國,一個欣欣向榮的中國。奧運會對於中國被世界認可是一個關鍵的轉捩點。
在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知名旅遊景點,地鐵站,公交站都有英文標注。即使是我們這樣不懂中文的遊客在北京也是不會迷路的。奧運會期間,有成千上萬國外遊客來北京旅遊,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北京的瑰麗的歷史文化,很多歷史建築都得到了翻修。奧運村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國”的崛起。
我稱這是新中國。但是中國人更願意稱之為“現代中國”。
“現代中國”在北京主要體現在華麗的各種高樓大廈以及各式各樣的建築群上。
在新中國誕生後,北京的大地上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摩登大廈矗立在京城各個角落。而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在這群現代建築群中便顯得十分渺小了。這些年代久遠,歷史可追溯到中國封建王朝時期的四合院,王公貴族的庭院在這些高樓大廈中零星點點。
擁有數百年曆史的西城區和見證過無數歷史事件的天安門廣場似乎已經向旅客和在北京生活的“野蠻的”外國人妥協了。
整個京城煥然一新,變化巨大……或許唯一沒有改變的,沒有受到“現代”世界自私和冷漠影響的只有北京人民了。
如果你不懂中文,在北京逛街是十分困難的,但是這裡的人們熱情、善良。中國人不排外。他們尊重他人,善良,友好,最重要的是十分樂於助人。
在北京的三天時間結束了,當與這座數千年曆史的城市告別時,我必須承認新中國或者“現代”中國是十分具有影響力。但是舊中國就顯得孤立無援了。
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國家。我最大的願望是,往後,中國在保護過去的五千年文明時,也能夠擁抱如今的現實。(土耳其語記者 麻余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