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國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10.11.10)

時間:2010-11-11 09:54   來源:國臺辦網站

  11月10日上午,國臺辦在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范麗青首先介紹了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協議簽署後雙方推動落實的相關情況,以及廣州亞運會涉臺方面情況,然後回答了記者提問。

  范麗青:各位上午好,歡迎參加發佈會。今天我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海峽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協議》的一些實施情況。

  《海峽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協議》已于9月12日正式生效。為儘快實施協議各項安排,惠及兩岸同胞,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分別組織業務主管部門人士交流互訪,就落實協議相關技術性問題進行溝通,並達成共識。

  大陸有關方面同意于2010年11月22日起,受理臺灣同胞提出的專利、商標、植物新品種申請的優先權請求,有關規範將於近日發佈。此外,在大陸版權主管部門完成相關手續後,臺灣著作權保護協會即可開始辦理臺灣地區音像製品進入大陸市場的認證服務。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以後,雙方智慧財産權主管部門繼續推動兩岸行業團體舉辦智慧財産權論壇,已於今年9月、10月先後舉辦第四屆兩岸商標論壇、第三屆兩岸著作權保護論壇。今年12月還將在臺灣舉辦兩岸專利論壇、品種權保護研討會。我們相信,在兩岸各界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協議》將對促進兩岸經濟、科技、文化的交流與繁榮發揮更大作用。

  大家都知道,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將於11月12日在廣州開幕。據了解,11月8日,中華臺北代表團已抵達廣州。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由560人組成,其中運動員397名,將參加亞運會32個項目的比賽。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副主席蔣孝嚴,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等148位臺灣嘉賓將出席廣州亞運會開幕式。

  廣州亞運會受到兩岸同胞的關注,臺灣同胞熱情關心、大力支援並積極參與。大陸同胞熱情歡迎臺灣體育健兒和各界人士的到來,也歡迎更多的臺灣同胞前來觀看亞運比賽,到廣州參訪交流。這裡我要特別告訴大家,為方便臺灣同胞到廣州觀看亞運比賽,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已批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在廣東省開辦新台幣與人民幣現鈔雙向兌換業務。相信這一措施將會為臺灣同胞帶來更多便利。

  我們衷心祝願臺灣體育健兒在本屆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相信通過本屆亞運會的競技交流,兩岸同胞將進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增進感情,共同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臺北的花博會11月6日已經正式開幕了,請發言人介紹一下這次大陸參與臺北花博會的情況。據悉,臺灣方面將邀請陳雲林會長參觀花博會,對此有何評論?

  范麗青:“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于11月6日在臺北開幕。應花博會主辦方的邀請,北京、上海、西安花卉協會赴臺參展,上海和西安的展園分別為“海韻園”和“西安的院子”,北京是參加室內花卉展覽。根據我們了解,一些大陸的赴臺交流團、旅遊團已經先睹為快,參觀過臺北的花博會,他們參觀之後也給予花博會積極的評價。我們預祝臺北花博會取得圓滿成功。

  對於邀請陳會長參觀花博會,我想他一定很樂意接受,但有關行程應該由兩會來協商確定。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最近臺灣節目主持人對馬英九罵粗話的事件在臺灣引起很大的爭議,其中一個焦點是在於臺灣對於大陸學生的補助。請問您對於臺灣方面補助大陸學生赴臺的政策有沒有什麼看法?

  范麗青:我們一向大力支援兩岸的教育交流,也希望臺灣學生在大陸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更加順利,同樣我們也希望大陸學生赴臺求學,也能受到公平待遇,他們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更好。臺灣方面的規定我還不太了解,我倒是可以介紹一下臺生在大陸求學的相關政策。我們自2005年秋季開始,對已經錄取到大陸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的臺灣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執行與大陸學生相同的收費標準,也就是説,在同一個學校、同一科研院所、同一年級、同一專業學習的臺灣學生和大陸學生,學費標準一致;在住宿方面,只要是同等條件下,住宿費的收費標準也一致。另外,為了鼓勵更多的臺灣學生到大陸來學習交流,教育主管部門還安排了專項資金,設立臺灣學生的獎(助)學金,用於獎勵到大陸的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的臺灣本科生和研究生。

  深圳衛視記者: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前段時間在臺灣蘇花公路失蹤的大陸游客的善後事宜,同時想請教兩岸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方面目前已經展開了哪些合作,今後有沒有可能總結這個經驗教訓,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范麗青:19名大陸游客因“鲇魚”颱風在臺失蹤的不幸事件發生後,臺灣方面積極組織力量進行搜救。在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和遇難遊客家屬通情達理的配合下,有關善後已得到初步處理,遇難遊客家屬已返回。

  多年來,兩岸氣象界、地震界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等形式,已經開展較為頻繁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去年12月,兩會第四次會談已就雙方在地震、風災、水災等自然災害的預報、預警及監測等方面加強資訊分享與交流達成共識。

  我們希望在兩會已達成的共識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兩岸雙方在災害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常態化互助和保障機制,吸取此次大陸游客在臺遇險事件的教訓,為兩岸交流、民眾往來提供更大保障。

  《中國日報》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前段時間吳伯雄邀請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明年到臺灣訪問,請問大陸方面是否會批准?第二,有消息説12月份兩會將會探討投資保障和醫療衛生方面的問題,希望發言人做一下介紹。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我沒有這方面的訊息。

  關於已列入第六次兩會商談的投資保護與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兩項議題,目前兩會專家已經啟動了工作性商談。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美聯儲即將推行的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會促使熱錢大舉進入新興市場,尤其中國會首當其衝。隨著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越來越緊密,台幣升值的壓力也會非常大,兩岸會不會啟動相應的金融合作機制,來共同對抗這個熱錢?還有,連戰先生也證實,將會在APEC舉行期間和胡錦濤總書記進行會談,除了一些經濟議題,兩人會不會談到兩岸的軍事互信以及一些政治議題?

  范麗青:兩岸的金融合作方面,會依照兩岸已簽署的金融合作協議和兩岸金融業監管合作備忘錄的規定來進行,具體問題有待雙方進一步協商。

  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在日本舉行,在此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將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相關的會見活動正在安排中。

  廈門衛視記者:現在有消息説,備受關注的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自由行目前由雙方的主管單位規劃是以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為優先開放的試點區域,開放時間大概在明年的7、8月。請發言人證實相關的情況。另外也想請發言人介紹一下,目前正在舉行的第十六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的相關情況。

  范麗青:推動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是有利於加強兩岸民眾交流的好事。目前我們還是希望雙方繼續共同努力,在條件成熟後,選擇適當的城市和地區進行試點。

  11月9日至10日,由中國金融學會主辦,中華經濟研究院、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合辦的第十六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的主題是“ECFA簽署後兩岸金融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自1993年以來已經在兩岸輪流舉辦了16屆,兩岸金融專家和業界人士利用這一平臺,就兩岸金融業合作的相關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討論,對加強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作為學術研討,兩岸的專家學者和業者都會在會上各抒己見,廣泛地交換意見。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最近就兩岸的教育“雙聯學制”的問題,有臺灣的相關教育人員表示説,年底就會有一個結果,請發言人證實一下這個情況。另外,最近舉辦的海峽兩岸校長論壇上面,有學者表示説,兩岸應該儘速簽署教育合作協議,不知道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兩岸是否就此展開相關的協商?

  范麗青:推動兩岸的教育交流以及商簽兩岸的教育交流合作協議,這方面兩岸的教育界都有很高的呼聲,是否納入兩會的協商議題,還要經過兩會協商確定。

  新華社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請介紹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籌辦的相關情況。第二,想問一下下半年將舉行兩會領導人會談,現在籌備到什麼程度了?陳雲林會長何時赴臺,包括訪台地點,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資訊?

  范麗青: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規定,兩會已就設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相關問題保持著溝通。目前雙方正各自進行經合會組成等事宜的準備工作。

  第六次兩會領導人會談的具體安排,有待兩會協商確定。

  臺灣《旺報》記者:臺灣五都選舉即將舉行,有些看法認為它是地方選舉,也有些看法認為它是2012年選舉的前哨戰。對這個選舉臺辦這方面什麼期待?

  范麗青:對於臺灣的選舉,我們不評論。我們希望臺灣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眾生活幸福。

  臺灣《聯合報》記者:延續廣州亞運會的問題,現在確定説中華臺北進場的順序是第幾位?

  范麗青:關於廣州亞運會臺灣方面代表團的入場排序,是按亞運會慣例進行的。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參加廣州亞運會的出場順序,依據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英文簡稱,按照英文字母順序進行排序。據此,中華臺北體育代表團在亞運會開幕式的出場順序是第36位。這個排序在亞運會籌備階段就已經確定了。

  《法制晚報》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近日福建省旅遊局官員表示,在自由行方面,他希望按照“小三通”遊金馬的方式在福建先試行,請問國臺辦方面有沒有這樣的考慮?第二,剛才您提到,兩岸在氣象預警方面已有接觸,這次蘇花公路坍塌事件之後,加上旅遊人數越來越多,在事後救援方面,兩岸有沒有考慮合作?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關於自由行,我還是那句話,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選擇適當的城市和地區來進行。

  第二個問題,這次因為“鲇魚”颱風這樣一個天災引起了公路坍方,影響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行程,而且有一些大陸游客在這個事件中不幸罹難。在事件發生以後,一方面,旅遊界比如説海旅會和臺旅會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和溝通;另一方面,海協會和海基會也進行了密切聯繫和溝通。臺灣方面調派各方面的人力、物力積極進行搜救,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我剛才講到,今後我們希望在兩會已經達成的共識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兩岸雙方在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常態化互助和保障機制,為兩岸交流和民眾往來提供更大的保障。

  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