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09.12.30)

時間:2009-12-31 14:40   來源:國臺辦網站

    12月30日上午,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范麗青首先介紹了日前在臺中市舉行的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取得的積極成果和意義,然後回答了記者提問。

    范麗青:12月22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中市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四次領導人會談。

    這次會談取得了四項成果。一是簽署了三項協議:《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海峽兩岸農産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三項協議的簽署,有利於保障兩岸漁業勞務合作的健康開展,促進臺灣漁業發展;有利於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和兩岸同胞的生命健康,促進兩岸農産品貿易持續發展;有利於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提高兩岸産業合作層次和水準,強化兩岸産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二是做出一項安排:鼓勵雙方專業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在地震、風災、水災等自然災害的預報、預警及監測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三是就推動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原則性交換了意見,同意作為明年第五次會談重點推動的協商議題,儘快安排兩會框架下的專家級磋商。四是同意將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列為第五次會談商談議題。此外,會談期間,兩會共同舉辦了“陸資入島座談會”,19家大陸企業代表聽取了臺灣當局經濟部門專家和産業界人士介紹關於陸資赴臺投資的相關政策,雙方進行了交流。會後,在海基會安排下,陳雲林會長考察了南投縣水裏鄉新山村災區,了解“八八水災”災後重建情況,轉達了大陸同胞對臺灣受災民眾的問候。

    這次會談的成功,説明兩會制度化協商機制日益成熟完善。至此,兩會自去年6月恢復商談以來共計簽署12項協議,達成一項共識,有力地促進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增進了兩岸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福祉,得到了兩岸大多數民眾的歡迎和支援。

    另外,我們注意到,大家很關注自去年6月以來,兩會領導人前三次會談簽署的九項協議的執行情況,這些協議的落實究竟給兩岸民眾特別是臺灣民眾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利益。兩會前三次會談所簽署的九項協議,涉及兩岸空運、海運、郵政合作、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等領域,與兩岸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九項協議的簽署,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兩岸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增進兩岸民眾的福祉,對強化和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關於這些協議落實的具體情況,我們準備了1份文字材料,請大家在發佈會結束後領取。

    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馬上春節就要來了,兩岸春節包機依然是一票難求,日前臺灣有媒體報道説,臺灣的航空主管部門已經完成了春節期間加開班機的分配方案,同時又説,航空公司如果不降價的話就不能參與加開班機。請問發言人,目前大陸方面有沒有類似的規劃?

    范麗青:前兩天民航業務主管部門已經公佈過一個新增兩岸航點以及春節增加航班班次的新聞稿。儘管春運期間空運資源異常緊張,而且京滬穗深的機場也異常繁忙,但是大陸民航業務主管部門還是想方設法儘量滿足兩岸同胞春節期間往返兩岸走親訪友和旅遊休閒對空中航運的需求。

    12月16日至17日,兩岸民間航空業協會在廈門進行了溝通,雙方同意增加兩岸直航航點以及春節期間增加航班的班次。大致上是這樣的:航點方面,增加太原、長春、南寧和煙臺4個航點作為兩岸客運定期航班航點,從2010年春節期間開始執飛。至此,大陸通航臺灣的城市將達到31個。2010年春節期間,共計29天,雙方航空公司可以在現有每週270班航班的基礎上增加加班班次,在大陸31個航點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至臺灣的航班,每週雙方分別各加班5班、8班、5班、4班,共計44個航班,其他航點加班班次不限。臺灣松山航點每週各加班的班次不超過12班。這是雙方達成的一個增加航班的共識。關於航空票價,航空票價主要還是由兩岸航空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營運成本等多種因素自行確定的。我們希望隨著兩岸直航的進一步發展,兩岸同胞能夠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

    臺灣TVBS記者:請教一下這次陳雲林會長赴臺之後,在臺灣的媒體圈傳出臺灣政黨領袖會見陳會長,是A咖對C咖,結果引發了許多議論。不知道發言人對這樣的議論有什麼樣的評論?

    范麗青:我們注意到臺灣方面已經作了澄清。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今天臺灣民調已經顯示有七成以上的民眾支援兩岸制度化協商。江丙坤董事長日前提出了這樣的建議,簡化兩會領導人簽署協議行程,比如説可以把簽署協議跟參訪的行程分開,參訪可以一年多次,簽協議的行程可以儘量簡化。您對此有什麼評論?

    范麗青:兩會的協商是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的重要標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歷經四次會談,取得了一系列惠及兩岸同胞民生福祉的成果,也受到了兩岸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援和肯定。歷次兩會會談的行程安排都是由兩會協商確定的。今後也還是會繼續這樣做,由兩會協商確定商談的行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們注意到,島內現在有一種説法,説大陸赴臺採購的利好措施並沒有落到實處,而且舉了一些實例,比如説工業品的採購,島內的説法是被大企業獨佔了,中小企業獲利非常少。農産品方面,也有一種説法,認為農産品採購是中間商獲得利益,臺灣的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農民沒有得到多少好處。您對此有什麼評論?

    范麗青:去年以來大陸方面積極組織赴臺採購,目的是要幫助臺灣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讓廣大臺灣民眾受益。今年以來,先後有廣西、四川、江蘇、河南等省以及海貿會、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供銷總社、福建超大集團等組團赴臺採購,採購類別涵蓋電子資訊、機械、石化、紡織及深加工食品、農産品等,採購總額約140億美元,約佔臺灣1-11月出口總額1836.4億美元的7.6%。對緩解臺灣出口下滑,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了臺灣各界普遍歡迎。

    大陸採購臺工業品集中在部分行業、部分企業,主要由20多年來形成的兩岸産業分工與佈局特點所決定。但我們也應看到,臺灣許多與大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及大企業、中小企業中的廣大員工也因此得到了商機和工作機會,他們也是受益者。大陸採購臺農産品過程中存在收購企業、出口商、進口商和分銷商等中間商,這是農産品貿易的正常採購程式。今後,我們將協調大陸相關方面根據兩岸貿易的特點,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努力讓更多臺灣同胞從大陸採購中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昨天臺灣“陸委會副主委”趙建銘提到,兩岸可望在明年簽署ECFA之後,從下半年起就要從經濟議題談判進入到政治議題談判,這也是臺灣官方第一次對於啟動政治協商作出這樣的時間表。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范麗青:你所説的情況我目前還沒有看到,我會了解一下,再答覆您。關於兩岸明年商談的問題,一方面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中已經就兩岸商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問題原則性交換意見,雙方都同意將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作為明年第五次兩會會談重點推動的協商議題,並儘快安排兩會框架下的專家級磋商。另外兩會第五次商談的議題是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問題。

    你好臺灣網記者: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兩岸將在明年元月中旬之前,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進行第一次正式協商,請予證實。另外一個問題,關於兩岸媒體常駐,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最新的進展?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雙方已經同意將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作為明年第五次兩會會談重點推動的協商議題,儘快安排兩會框架下的專家級協商。具體協商的安排,還要由兩會協商確定。

    兩岸媒體常駐問題,我們一直在採取措施,積極加以推動。

    臺灣年代電視臺記者:昨天外交部表示説,緬甸會在近期內釋放遭扣押的臺灣漁船的漁民,請問是否已經有確切的日期出現了?

    范麗青:這個消息我們已經公佈了,4位被緬甸扣押的臺灣漁民在我駐緬使館與緬方的交涉以及支援下,已經全部獲得釋放了。

    《中國日報》記者:本次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簽署了農業和漁業的一些合作協議,有專家認為,這個協議對臺灣方面更加有利,因為臺灣是農産品和水産品出口的經濟,但是大陸會比較吃虧。請問發言人對這個觀點怎麼看?另外,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有一個預期要簽的協議,是避免雙重課稅,但沒簽,請問一下具體原因,是不是兩會商談確實有越談越難的情況?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第四次兩會會談所簽署的三項協議將會給兩岸民眾帶來哪些利益。《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主要是解決了雙方提供漁船船員勞務合作的負責機構和相應的管理問題,明確了船主和船員的權益以及船主與仲介之間的權益等等問題。這一協議的簽署將保障兩岸漁業勞務合作健康開展,促進臺灣漁業的發展。

    《海峽兩岸農産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兩岸檢疫檢驗合作與交流,為兩岸農業生産安全與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兩岸農産品貿易發展,提高兩岸農民收入和農村發展水準。《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在標準、計量、檢驗、認證、認可及消費品安全等五大領域來開展合作與交流。這一協議的簽署有利於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提高兩岸産業合作的層次和水準,強化兩岸産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上述三項協議的落實,惠及兩岸的漁農工商諸方面,能夠為兩岸各階層民眾帶來實際利益,使更多的兩岸同胞分享兩岸協商的成果。

    第二個問題,兩會確定的協商議題何時能夠形成結論並且簽署協議,主要是看各項議題的協商進程、進度來確定的,我們的態度始終是積極又務實的,也就是説,成熟一項就簽署一項。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請教兩個問題。第一,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期間,傳出臺當局因為擔心安全的因素,而阻攔藍營大佬宴請陳雲林,不曉得國臺辦對此有何評論?不知道海協會有沒有收到海基會的相關説明?第二,關於ECFA的問題,之前國臺辦也發佈消息説,有大陸的學者專家對ECFA做了相關的研究,不知道研究報告什麼時候能夠對外正式公佈?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我沒有評論。

    第二個問題,關於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的專家已經完成了各自的研究和共同研究。各自的研究報告都已經公佈了。共同研究的結論什麼時候公佈,由雙方協商來確定。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過去一年兩岸交流相當密集,大家也很關心,國臺辦對於兩岸關係打多少分?即將歲末年終了,對明年有什麼沒有新的期望?

    范麗青:按照慣例,我們將在新年的第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對兩岸關係進行回顧和展望,敬請期待。

    新年的展望方面,我們即將送走2009年,迎來2010年的元旦。在新的一年裏,我們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繼續攜手努力,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文教交流,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我們也衷心祝願廣大臺灣同胞在新的一年裏,事業發達,幸福安康。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最近我們從媒體上看到一條消息,臺灣方面贈送大陸的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將要落戶在山東威海的森林公園。我們都很關心,大陸有關單位為了迎接這些動物,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能否給我們做一個介紹。

    范麗青:陳雲林會長在臺中進行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期間,已經把這個消息通報給了海基會。為了把臺灣贈送的珍貴動物接收安置好,大陸主管部門此前已組織專家組,對接收地點各方面的條件進行了綜合研究和評估。接收點確定後,將根據專家意見,做好新建展館、展區等準備工作。我們將協助兩岸相關方面進行對接,以使臺灣贈送大陸的長鬃山羊和梅花鹿儘快到新家落戶安居。

    廈門衛視記者:近日,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臺灣的航運界到大陸來設立經營性的機構。您對此有何評論?您認為兩岸的航運界在未來還有什麼樣的合作空間?

    范麗青:航運組織互設機構的問題,在海峽兩岸航運協議裏都有規定,大家會依照規定一一加以落實。有關兩岸航運界進一步合作的問題,兩天前,交通部有一個説明,也公佈了三項政策,大家可以上網查詢一下。

    深圳衛視記者:11月16日,兩岸簽署的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也就是MOU,明年1月就要生效。請問發言人,目前MOU正式實施的情況準備的怎麼樣?還有,日前臺灣經濟部門的一些主管表示,在亞太經合會議的時候,大陸對於臺灣與其他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就是FTA的立場有所改變,請發言人予以證實。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生效之後,兩岸有關部門會針對各項業務工作的落實,一一加以協商。

    第二個問題,當務之急是通過兩岸協商推動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進程。

    新華社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兩會第四次會談期間舉行了“陸資企業入島座談會”,請問發言人,在這個座談會上兩會有沒有就下一階段陸資企業入島做一些安排?第二,臺灣媒體報道説,富邦金控已經獲得了保監會的批准,在大陸設立産險子公司,想請發言人證實一下。另外想詢問一下,兩岸銀行證券保險業有沒有其他的進展?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期間所舉辦的“陸資入島座談會”開得很好,內容豐富。既有臺灣投資環境和相關程式的介紹,又有企業界代表對未來兩岸經濟合作願景的闡述,還有一些具體問題的技術性研討。參會代表為實現大陸資本赴臺投資的順利開展集思廣益,對雙方的專家和企業家都是很有啟發。我們將一如既往地鼓勵大陸企業赴臺投資考察,協助臺灣有關部門來大陸舉辦相關的招商説明活動,著力為兩岸企業界的合作搭建平臺。

    第二個問題,MOU簽署之後,兩岸特別是臺灣的一些金融機構,包括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都非常積極,他們都希望搶得頭香,儘早到對岸來設立相關的機構,我們希望有關方面積極推動。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日前北京正在舉行一場兩岸交流的盛事,臺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展正在盛大展出,並且主辦單位表示還會在上海和福建等地展出,不知道您有沒有看到這個展出?對展覽有何評價?請給予介紹。

    范麗青: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舉辦的“臺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展”2009年12月21日在北京開幕。這是臺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第一次在大陸系統、全面地展出。臺灣少數民族14個族群的長老、頭目及相關民意代表等共50多人組團前來訪問,出席展覽開幕式。這是繼今年8月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訪問北京後,又一個重要的臺灣少數民族訪問團來大陸交流訪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了前來參加展覽活動的臺灣少數民族代表人士,並觀看了展覽。

    密切兩岸同胞感情聯繫,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這次展覽的主題。這次展覽從歷史、文化、生活三個層面,介紹了臺灣少數民族14個族群的情況。展覽的實物展品都是從臺灣運來,原汁原味地體現了臺灣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一些展品隨著時間的流逝,已成為孤品。展覽在北京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有的參觀者甚至從遠郊趕來,還有很多參觀者在留言簿上留言。除了展覽以外,全國臺聯還同時舉辦了臺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和“原生態”歌舞晚會,多方面展示了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獨特魅力。讓更多的大陸同胞了解臺灣少數民族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了解他們的過去、現在和對未來的追求,從而促進大陸各界加強與臺灣少數民族的交流互動、合作雙贏,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您剛才講到兩會的制度化協商已經為兩岸關係開拓了新局面。有人説可能目前在兩岸關係上,兩會已經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是國共平臺的作用可能在逐漸減弱,請問國臺辦方面對此有什麼評論,有什麼樣的展望?

    范麗青:國共平臺在過去和現在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都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希望國共雙方進一步保持良性互動,國共平臺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一下避免雙重課稅協議沒簽的原因是什麼?

    范麗青:有關協議未能簽署的原因,在兩會協商期間雙方都已經做了説明。這項協議,主要是協商相對較晚,雙方均認為還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充分交換意見,統籌安排。我再次重申,這項議題暫時未能完成簽署,完全是由於技術性的原因,與政治無關,也與所謂的“主權問題”無關。兩岸商簽有關租稅協議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臺商的正當權益,為廣大臺商謀福祉、辦好事。至於臺灣有種説法,聲稱這項協議簽署以後,大陸方面會追徵臺商的稅款,這是純屬無中生有的炒作。根據兩會領導人達成的共識,雙方將會就這項協議儘快安排後續協商,達成一致以後,適時簽署。

    再過一天,就將結束今年的發佈會工作了。感謝各家媒體以及記者們一年來對我辦新聞發佈工作的支援,謝謝大家,大家辛苦了!

    發佈會到此結束。

    附:去年6月以來兩會前三次會談簽署九項協議的落實情況

    自去年6月以來,兩會領導人前三次會談簽署的九項協議,涉及兩岸空運、海運、郵政合作、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等領域,與兩岸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九項協議的簽署,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兩岸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增進兩岸民眾的福祉,對強化和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圍繞兩岸空中通航,兩會先後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海峽兩岸空運協議》以及《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從去年7月至今年10月,兩岸航班安排有序、業務運營順利,共運載旅客260余萬人次,平均載客率在七成以上,運輸貨物4.6萬噸。目前,兩岸已先後開通海峽兩岸北線兩條雙向直達航路和一條南線雙向直達航路,往來兩岸的定期航班達到每週270班,春節等節日並加開航班。為兩岸民眾往來提供了便捷服務,促進了兩岸空運業和貿易往來的發展,得到兩岸同胞的高度肯定。

    《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生效以來,通過海運直航總計運送兩岸間貨物4480萬噸(其中包括120萬標準箱的集裝箱貨物),運送旅客120萬人次。兩岸公佈的83個直航港口(港區),已有73個港口(港區)實現直航。由於實現了直航,儘管受金融危機衝擊,海峽兩岸客貨運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所增長。船舶往來兩岸大約可節省營運成本15-30%,臺灣相關港口的吞吐量也明顯增加。兩岸航運業界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優化航運線路,相互借鑒經驗、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兩岸航運業的發展水準,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帶動兩岸海上物流及其他産業的融合發展,共同應對來自國際市場的風險和競爭。

    簽署《海峽兩岸郵政合作協議》以來,兩岸郵政業務合作範圍擴大,郵件傳遞速度大大提高,業務量增長明顯。目前,兩岸包裹、函件、特快專遞業務運作平穩,據統計,2009年上半年,大陸進口臺灣函件總計127噸,出口99噸;包裹進口167噸,出口92噸;EMS郵件進口79281件,出口76695件。2009年2月26日,兩岸雙向開通郵政電子匯款業務,截至10月31日,大陸郵政匯往臺灣郵政匯款金額1528.49萬美元;臺灣郵政匯入大陸郵政匯款金額159.09萬美元。兩岸民眾的郵件往來更加方便、快捷。

    一年多來,兩岸業務主管部門加強了食品安全交流,進行了多次業務溝通,建立了相關合作機制,業務交流已實現常態化。截至目前,兩岸相互通報了涉及食品安全檢出不合格資訊400余件。《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的簽署,增進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溝通與互信,有力了保障兩岸人民安全與健康。

    《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的簽署為兩岸開展金融監管和貨幣管理合作提供了依據。11月16日,兩岸金融監管機構據此簽署了銀行、證券及期貨、保險業監管合作備忘錄,為進一步深化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創造了積極條件,有利於臺灣金融業開拓大陸市場,兩岸民眾從中也將享受到更多便利和服務。

    自2008年7月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實施以來,在海峽兩岸旅遊及相關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健康有序協調發展的總體目標,得到兩岸同胞的普遍認同。據統計,截止到12月18日,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累計已達24564個團、639991人次。按照臺方提供的“大陸觀光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為295美元,平均停留7天6夜”的調查資料計算,已為臺灣帶去11.33億美元,即396.5億元新台幣的直接受益。同時給臺灣交通、商業、娛樂、醫療保健等服務性行業也帶來了良好的效益,直接或間接拉動了臺灣就業,對臺灣經濟發展起了拉動作用,使更多的臺灣民眾可以從中受惠。

    兩會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實現了兩岸司法互助的制度化、常態化、全面化。自今年6月協議生效以來,執行情況良好,成效顯著,大力提升了兩岸司法合作效率,有效保障了兩岸同胞權益和交流往來秩序。一是,兩岸警方共同打擊販毒、假幣等各類跨境犯罪,聯合偵破7件重大電信詐騙案,逮捕嫌犯200余人。雙方相互交換包括經濟犯罪等各類犯罪情資。大陸方面向臺灣方面通報被採取強制措施的臺灣居民約300人次,遣返涉嫌殺人、綁架、詐騙等要犯14人。二是,兩岸法院積極開展司法協助事務,相互委託送達文書、調查取證數千件。大陸方面及時修訂認可臺方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確保協議順利實施。三是,海協會和海基會大力推動司法業務交流,相繼組織司法考察團互訪,強化合作機制,提高合作效率。相信在雙方持續不斷努力下,司法互助協議將為維護兩岸同胞福祉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