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春前夕,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接受本刊記者的採訪,就兩岸關係和兩會聯繫與接觸等問題作了回答。
問:請您對1997年兩岸關係發展情況和特點作一回顧與評估。
答:1997年是中華民族現代發展進程中非常重要而又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裏,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共産黨召開了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取得包括中美關係改善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成果。這些對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的推進産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去年是海峽兩岸關係總體上趨向穩定的一年。這是因為,經過1995年6月以來的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和中國政府在國際外交領域的持續努力,外國反華勢力企圖插手臺灣問題的圖謀受到更多的遏制,臺灣分裂與“臺獨”勢力在國際上以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活動更加困難。這就有利於海峽兩岸同胞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努力,是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的。
但是也要看到,臺灣當局謀求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 國”的所謂“拓展國際空間”的活動還在繼續;臺灣的分裂與“臺獨”功力利用臺灣地區政治體制改造,幻想通過公民投票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他們還加緊對臺灣文化。教育進行改造,企圖削弱臺灣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和與祖國的文化聯繫。這些構成去年兩岸關係中的消極方面,並可能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增加新的複雜性。對此,兩岸同胞應保持警惕。
去年7月五日,香港回歸祖國,港臺關係成為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為有利於保持港臺兩地的經濟發展與共同繁榮,維護臺灣同胞在香港的正當權益,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基本法”和“錢七條”的精神,妥善處理了“九七”前後港臺交往中的具體問題。港臺之間的直接“三通”和各項民間交流交往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繼續保持併發展,香港繼續在兩岸關係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這對促進兩岸關係趨向穩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構成兩岸關係整體趨向穩定的一個重要方面。
去年兩岸關係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兩岸經貿交往、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繼續有所發展。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人員往來日益熱絡,層次不斷提高,1?11月,臺胞來大陸176萬人次,預計全年可達190萬人次,將再創歷史新高。兩岸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1?12月,祖國大陸入臺交流項目1262項,8430人次,較上年增長 30 。4%和 49。 3%。兩岸間接貿易額持續增長,1?10月,兩岸貿易總額達 155。1億美元,其中大陸輸入臺灣 26。5億美元,臺灣輸入大陸 128。 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4%、19。7%、5。2%。臺商來大陸投資的項目和金額仍有所增加。兩岸通郵通航取得新的局部進展。海協與海基會的聯繫與交流水準穩步提升。
值得指出的是,廣大臺灣同胞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各黨派、各界人士強烈質疑並紛紛批判臺灣當局所謂的“戒急用忍”政策,要求發展兩岸經濟合作與進行直接“三通”的呼聲此起彼伏,較前更為高漲。兩岸同胞要交流、要合作的願望和趨勢不可阻擋,臺灣當局以損害臺灣工商界和民眾利益、犧牲臺灣經濟長遠發展前途為代價的“戒急用忍”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問:請您對海協去年的工作做一總結與評價。
答:在香港回歸與十五大召開兩件大事的鼓舞下,在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的基礎上,海協繼續深入貫徹江總書記的八項主張,在國務院臺辦的直接指導下,為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溝通與理解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現在:
1、努力推動兩岸政治談判及程式性商談。早在1996年9月,海協負責人就表示,如果得到授權,海協願意在具 有適當政治氣氛的情況下,為兩岸的政治商談作出程式性安排。去年以來,汪道涵會長及海協負責人多次在不同場合呼籲臺灣當局儘快回應江總書記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的倡議,並敦促海基會及早與我會就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問題進行商談,解決政治談判的議題、代表名義、方式等問題。同時,通過政治談判程式性安排的討論,為重新開始兩會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創造有利的契機。
為緩和並改善兩岸關係,創造兩會接觸商談的適宜條件和氣氛,我會穩步提升兩會交流的層級與水準。去年7月,廈門市副市長率領海協經貿團赴臺參訪;8月,繼海基會副秘書長隨團來訪之後,海協副秘書長隨團赴臺參加交流活動;12月,海協理事赴臺參加“第四次海峽兩岸海上航運學術研討會”,並順訪海基會;去年11月,我會主動發函邀請焦仁和先生率海基會董監事團參加“跨世紀兩岸經濟關係展望研討會”開幕式並赴廈門、上海、北京參訪,循序漸進地加強兩會交流與溝通,以便為兩會重開商談鋪路。
2、在處理兩岸交往中産生的具體問題、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方面做了一些實事。去年,通過兩會渠道解決涉及兩岸民眾權益保護以及公權力問題的事項明顯增多,進一步體現出兩會聯繫渠道在處理兩岸交往中的具體問題。維護兩岸同胞權益方面的特殊作用。在兩會及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妥善處理了“3.10劉善忠劫機案”、“10.11海上糾紛事件’等一批重大突發事件。在上述事件處理中,我會從維護兩岸關係大局出發,回避政治敏感問題,協助有關方面以務實靈活的態度,促成兩岸遣返部分劫機犯和福建 漁民生命財産損失獲得個案賠償,使得由於臺灣當局阻撓而在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沒有簽署協議的事項,在個案處理中得到適當的解決,有效地維護了兩岸同胞的正當權益。此外,我會協助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推動並參與《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執法檢查的落實工作,努力通過改善法制環境保護臺商在大陸的正當權益。
3、配合香港回歸,參與處理“九七”後香港涉臺問題有關政策的研擬,受權指導港臺交往中某些具體問題的解決。我會根據授權委託香港船東會主席趙世光先生等人士與臺灣方面指定的民間團體人士,于去年5月就“九七”後港臺船舶互航及進入對方港口時的挂旗問題簽署《港臺海運會談紀要》,保證了“九七”後港臺海運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繼續保持暢通,對港臺兩地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也對未來兩岸直接通航問題的解決具有啟示意義。我會還受有關方面委託,邀請包括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和夫人在內的數十位臺灣各界人士參加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等慶典活動,使臺灣同胞親身經歷了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洗雪百年民族恥辱的偉大歷史時刻。
4.積極開展與臺灣社會團體與各界人士的交往,推動兩岸交流和兩岸同胞的溝通理解。去年我會接待臺灣各界人士70多批次,逾600人次。舉辦了臺灣大中小學教師參加的“巴蜀文化研習營”,邀請接待了臺灣中南部地區社會新聞記者團以及縣市議會負責人與農會方面的人士,與臺灣有關團體繼續合作舉辦“促進中國現代化研討會”。繼續促成臺灣有關方面的官方人士以民間身份來大陸參訪交流,並就解決兩岸交流中的實際問題交換意見,增進了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了解。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