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唐樹備談兩岸關係和兩會聯繫與接觸問題(下)

  時間:2001-04-17 13:31    來源:     
 
    問:您對今年兩岸關係和兩會關係發展有何預期和展望?
  答:今年是祖國大陸深入貫徹十五大精神,開創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新局面的一年。祖國大陸將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水準,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將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貫徹江總書記的八項主張和十五大的各項對臺工作任務,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應該説,儘管兩岸關係中還存在困難和曲折,但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總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我們對此抱有信心
  在今年兩岸關係發展中,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已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內容。去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再次鄭重呼籲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錢其琛副總理也明確表示希望臺灣方面及早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海協和大陸有關方面積極建議海協與海基會及早就政治談判進行程式性安排。儘管臺灣方面還未對此做出明確的回應,但越來越 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到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認識到及早開始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是兩會重開商談時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海協與海基會過去已經就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這句話達成口頭共識。如果得到授權,兩會完全可以在既有共識基礎上就政治談判的議題、代表名義、方式等程式性事宜作出妥善安排。
  從海協與海基會的聯繫與接觸方面看,兩會交流與溝通的密度將進一步加大,層級會逐步提高。希望在第二次汪辜會談或會晤之前,我會長期推動的由兩會負責人參加的海協顧問、理事與海基會董監事的互訪能夠實現,希望兩會負責人能在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安排方面取得進展。總之,在兩會就政治談判進行程式性安排及重開經濟性、事務性商談之前,可以進一步擴大兩會互訪交流活動,通過交流加強溝通。此外,我會還將繼續積極推動兩岸有關方面人士,包括縣市長以適當名義進行交流互訪;繼續協助有關方面妥善處理兩岸交往中産生的具體問題,在兩會通過個案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方面擴大合作範圍,取得新的進展。
  問:目前大陸方面主張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及其程式性商談;而臺灣方面卻堅持“協商由哪中斷,就從哪恢復”,強調先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回避政治談判。在此情況下,今年兩會商談是否能夠恢復?
  答: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後,我們堅持主張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兩岸政治談判,是基於為使兩岸關係有一個穩定發展的考慮。為了不使海峽兩岸雙方的政治分歧影響到臺灣海峽的安定,必須嚴肅地正視雙方的政治分歧,並刻不容緩地著手處理這些分歧,辦法就是江總書記所建議的,作為第一步,可先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簽署協議。使雙方存在的政治分歧及關心的政治問題能夠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找到均可接受的解決辦法,為兩岸關係全面發展開闢新的廣闊前景。這絲毫不會損害臺灣的利益,反而有利於雙方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主權與領土的完整,有利於為兩岸關係提供良好的安全環境。這是符合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的,也是兩岸關係形勢對兩岸協商提出的客觀要求。對此,臺灣方面並非無所認識,臺灣當局領導人一度表示“重視”並“優先處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簽署和平協定”。但是後來又改變態度,為政治談判設置障礙。在兩岸同胞看來,這種改變只能説明沒有誠意真正改善兩岸關係。
  從兩會事務性商談的歷史看,自第一次汪辜會談以後,臺灣方面就開始把政治問題引人事務性商談,這種企圖通過事務性商談達到臺方自己政治目的的做法,使事務性談受到很大傷害,並影響兩岸同胞交往中具體問題的解決和正當權益的維護。但同時也表明,即使在事務性商談中,雙方的分歧實際上主要是政治分歧。既然如此,我們主張“政治的歸政治,事務的歸事務”,這樣涉及雙方分歧的政治性問題交由政治談判去討論、去處理,而事務性商談也可在回避政治敏感問題的情況下獲得解決。因此,要想繼續進行事務性商談並取得成果,政治談判也是不容回避的。
我們希望臺灣方面儘快對進行兩岸政治談判及其程式性商談做出回應。海協與海基會及早就兩岸政治談判做出程式性安排,將為重開兩會經濟、事務性商談提供有利的契機。兩會商談能否儘快開始,取決於臺灣方面的誠意。
  問:最近李登輝講,臺方于95年5月第二次汪辜會談第一次預備性磋商時,曾向您通報過李訪美一事,您表示“這並沒有什麼關係”。此事是否屬實?
  答:我們反對臺灣當局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1995年5月美國政府同意李登輝訪美,我外交部即發表聲明,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5月26日,我赴臺北進行第二次汪辜會談第一次預備性磋商的當天,國務院臺辦發言人發表談話,對李先生“置民族大義于不顧,肆無忌憚地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行為”進行強烈抨擊;指出李先生“挾外人以自重,損害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行徑,理所當然地遭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強烈譴責和反對”。已經表明瞭我們對李先生訪美的態度。
  當時汪辜會談的預備性磋商是為汪辜會談做準備的,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的,磋商的內容根本不涉及李先生訪美的問題。日本《産經新聞》報道李登輝先生曾説臺方曾就此事與我通報,如果報道屬實,這完全是無中生有,不值一駁。
  問:海協去年為什麼沒有召開理事會?今年是否召開?
  答:海協在適當的時候會召開理事會。
  問:臺方認為95年6月16日海協就暫停兩會商談給海基會去函時,曾表示“將於適當時機再行聯繫”;不久前,海基會提出辜振甫先生來訪。如果海協對恢復兩會協商有誠意,是否應該給海基會去函?
  答:為加強兩會交流溝通,展現海協改善兩會及兩岸關係的誠意,去年11月6日,我會發函邀請焦仁和先生率海基會董監事團出席“跨世紀兩岸經濟關係展望研討會”,並赴廈門、上海、北京參訪。關於辜先生來訪及關於重開兩會商談的問題,我會于11月13日所發的新聞稿中已表明態度。當前,臺灣當局應儘快對政治談判問題作出明確回應,並由兩會及早就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問題作出安排。
  問:您對民進黨贏得縣市長選舉有何看法?它對兩岸關係將産生何種影響?
  答:國務院臺辦新聞局發言人已就此表明瞭我們的看法和態度。
  江總書記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寄希望於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臺灣同胞。除了極少數頑固堅持‘臺獨’立場的人以外,歡迎臺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發展兩岸關係、反對“臺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希望臺灣各縣市今後為發展兩岸關係做實事。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